返回

重生1986助力国家崛起

关灯
护眼
第344章 东南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杨镜舟回到航空城时,心中怀揣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任务。这个任务与欧盟正式推出欧元这一重大事件息息相关。他深知,当欧元问世之际,美国必然会对其进行疯狂打压,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欧洲。而此时,正是他寻找统一整个东南亚货币的绝佳机会。</br>

回顾历史,在 1997 年和 1998 年,美国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所有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场危机让这些国家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弱小,依附于强者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生存之道。然而,他们也明白,只有通过共同的利益,才能避免成为他人的备用食材,任人宰割。</br>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成为超级霸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吸收了欧洲各国的人才、资产和遗产。然而,进入 2000 年后,美国却开始走下坡路。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其缺乏强大的自主造血能力,人才匮乏。由于无法从欧洲获取新的人才,同时又对华国的精英人士心存忌惮,美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毕竟,华国的精英们在积累了一定资本后,往往会选择回国建设自己的国家。</br>

那么,印度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首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硅谷的科技公司中,会有如此众多的印度人担任高管职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印度人在严谨的工作方面表现得相当糟糕。</br>

以波音公司为例,这家公司的底蕴可谓深厚。但当他们连续任用了两位印度裔人士担任首席执行官后,问题便接踵而至。飞机开始频繁地从空中坠落,这无疑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声誉损害。</br>

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偶然。印度人往往将精力集中在讨好老板、往公司内部安插自己的亲戚以及掏空公司资产上,而对于真正的工作、帮助公司发展等重要事务,他们几乎毫无兴趣,更谈不上有什么实际的能力和动力去做好这些事情。</br>

一、战争与地缘政治打击(1999–2003年)</br>

1. 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br>

- 时机与目的: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仅仅3个月后,美国就主导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一场长达78天的空袭。这场战争的地点位于欧洲的腹地,直接打击了资本对欧洲安全的信心。美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通过军事手段来破坏欧元的稳定,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br>

- 效果:科索沃战争对欧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战争期间,欧元汇率大幅下跌,从1欧元兑1.1美元暴跌至0.82美元,贬值幅度超过25%。这使得投资者对欧元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大量资本从欧洲逃往美国。据估计,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本在战争期间从欧洲流出,这对欧洲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r>

2. 伊拉克战争(2003年)</br>

- 导火索:</br>

2000年,伊拉克政府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宣布将其石油出口改用欧元结算。这一举措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在此之前,石油交易一直以美元为主导。</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