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30年不上朝

关灯
护眼
第12章 抵足而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解决了京师的一切不稳定因素后,崇祯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br>

他挺起了胸膛,眼中流露着一股霸气和从容,流露着能避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霸气,流露着能挽救华夏于水火的从容。</br>

他仰起头,用崇祯的脸迎接雨水,心道:</br>

“崇祯元年,陕甘宁开启了连续十多年大旱,农民起义军由此开始爆发。</br>

崇祯二年和三年,旱灾扩展到了整个北方,崇祯四年还是大旱,崇祯五年依旧大旱。</br>

崇祯六年没有大旱,因为黄河决堤了,水漫华北,瘟疫大范围传播。</br>

崇祯七年和八年旱灾、极寒叠加蝗灾,崇祯九年蝗灾、旱灾叠加黄河决堤,崇祯十年至崇祯十四年旱灾叠加极寒,十五年不旱了,因为黄河又决堤了……</br>

同时,江南每年都有风灾,各地时不时来一场剧烈地震,每两三年来一次大范围的瘟疫,甚至,京营将士大多死在鼠疫中。</br>

再者,农民起义和蒙古女真互相策应,你来我往,明朝军队疲于奔命,可谓压下葫芦冒起瓢。”</br>

“反观多尔衮,他刚刚主政时,大明皇帝就死了,一直不肯投降的吴三桂开门迎接他入关。</br>

入关初期,李自成被农民杀死,明朝大将左良玉突然病死,张献忠被流矢射死。</br>

后来郑成功急病而死,南明的数个新皇帝和监国疯狂内讧。</br>

最气人的是,崇祯死后,东亚的小冰期便过去了,气温逐年攀升,降雨量迅速恢复,农耕快速复苏……造就了大清的康乾盛世。”</br>

“嘿……”</br>

崇祯眉毛一挑:</br>

“现在我穿越了,原本属于顺治和康熙的温暖气候,会成为我扭转大明局势的背景色。</br>

只要我摆平了起义军,平定了建奴,我和我的子孙就能创造出一个盛世。”</br>

“咚咚咚……”</br>

崇祯正畅想着如何扭转大明的颓势,京师上空的雨停了,城外传来持续不断地鼓声,流民踩着泥泞的地面,再次冲了上来。</br>

“嗖嗖嗖……”</br>

城头也响起擂鼓声,箭矢的破空声再起,被雨水逼停的攻防战再次开始了。</br>

闯军阵中。</br>

李自成望着不断倒下的流民,看着波光粼粼的护城河,低声道:“地面泥泞,这些炮灰跑的太慢了,死的人一旦过多,士气就泄了。”</br>

他想了想,大喝道:</br>

“把大炮拉到阵前,轰他一阵子,给将士们提提气!”</br>

“轰轰轰轰……”</br>

火光闪烁,轰鸣声很快就盖过了冲杀声和破空声,成为战场的主旋律。</br>

崇祯被震的耳膜轰鸣,但是始终岿然不动的站在城头,稳定军心。</br>

直到日落时分,炮声才停下。</br>

崇祯晃了晃嗡鸣的脑袋,大笑道:</br>

“闯贼不过如此,这么多大炮齐鸣,也奈何不了京师!我明军威武!大明必胜!”</br>

周围将士闻言,齐声大喝:“威武!必胜!”</br>

王承恩上前道:“天色马上就要黑了,请陛下回宫。”</br>

崇祯微微摇头:“不!朕和将士们住在城头抵足而眠!”</br>

魏藻德、张缙彦等人闻言吓了一跳,慌忙跪下:“陛下,夜间危险,请陛下回宫就寝!”</br>

崇祯斜眼瞥了这些人一眼,心道:“让我走?你们好开城门么?”</br>

王国兴亦是跪下高声道:“恳请陛下回宫就寝。”</br>

王承恩急道:“城头实在太过简陋。”</br>

崇祯闻言脸色缓和了些:</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