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嫔、命妇们裹着各色斗篷,翘首望向烟尘腾起的方向,脸上带着对陛下狩猎归来的新奇和期待。 空气里弥漫着尘土、汗水和隐约的血腥气。 沈知念裹着一件斗篷,静静立在最前方。 寒风将她鬓边几缕碎发吹拂到颊边,她并未理会,目光沉静地看着那支越来越近,旌旗招展的队伍。 玄甲鲜明的禁军护卫着帝王,马蹄踏过之处,卷起漫天枯叶和尘土。 “娘娘!娘娘!” 菡萏小跑着从喧闹的人群中挤过来,脸颊被风吹得红扑扑的,眼睛里闪着兴奋 沈知念启程回京的当日,边关天色尚早,城楼之上雾气未散。她一身素衣,披着厚重的玄色斗篷,站在城墙边缘,望着远方初升的朝阳。 “娘娘,时辰不早了。”芙蕖低声提醒,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沈知念微微颔首,转身踏上马车。车帘落下的一瞬,她回头看了眼这座曾与敌军殊死搏杀的城池,心中百感交集。 这一战,她赢了。 但这场局,才刚刚开始。 三日后,队伍抵达京城郊外。沈知念并未直接入宫,而是命人将她送至秦骁府邸。 “娘娘!”秦骁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她到来,连忙迎上前来。 沈知念下了马车,淡淡道:“事情查得如何?” 秦骁低声道:“属下已按娘娘吩咐,封锁兵部,并彻查裴怀安一党。目前已有十余人被拘,供出不少线索。” 沈知念点头:“很好。接下来,我要你亲自押送这些人进宫,面呈陛下。” 秦骁神色微变:“娘娘,此事恐怕会引起朝堂震动。” 沈知念目光冷冽:“那就让它震得更彻底些。” 秦骁不再多言,郑重应声。 翌日清晨,皇帝召集群臣于太极殿议事。 沈知念身着华服,缓步踏入大殿,群臣皆侧目而视。 她不再是那个只居深宫、受宠不争的宸贵妃。 她是手握凤印、代行皇权的摄政之主。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面色沉静,目光落在沈知念身上。 “贵妃此番归来,可有要事禀报?”他声音不高,却透着威严。 沈知念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随后朗声道:“臣妾有要事奏报陛下??兵部尚书裴怀安,勾结北狄,泄露军机,妄图颠覆朝纲!”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裴怀安脸色骤变,猛地站起:“沈贵妃,你莫要血口喷人!” 沈知念冷冷一笑:“裴大人,证据确凿,何来血口喷人之说?” 她抬手示意,秦骁立即带人将十几名涉案官员押入殿内。 “这些,都是你昔日的心腹,如今皆已招供。你说,你还想狡辩吗?” 裴怀安额头渗出冷汗,咬牙道:“即便如此,也未必能证明我有罪!” 沈知念步步逼近,目光如刀:“那我便问你一句??你为何要在我的茶中下毒?” 此言一出,满殿寂静无声。 连皇帝都变了脸色。 裴怀安身形一晃,几乎站立不住。 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沈知念缓缓转向皇帝,语气坚定:“陛下,此人潜伏多年,心思缜密,若非臣妾警觉,恐怕此刻已被他所害。而他真正的目的,是扶持新君,重掌朝政。” 皇帝沉默良久,终是开口:“裴怀安,你还有何话可说?” 裴怀安跪倒在地,浑身颤抖,却再无言语。 皇帝挥手:“押入天牢,严审定罪。” 侍卫上前,将裴怀安拖走。 沈知念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眼中毫无波澜。 这一局,她赢了。 但代价,也不小。 退朝后,皇帝单独召见沈知念。 殿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 “朕一直以为,你是朕最信任的人。”皇帝缓缓开口,“可如今看来,你似乎比朕更懂朝堂。” 沈知念低头:“臣妾不敢僭越,只是……这江山,不能毁在奸佞手中。” 皇帝深深看了她一眼,忽然轻叹一声:“你可知,朕今日在殿上,有多难做?” 沈知念抬头,直视他的目光:“陛下知道臣妾没有错。” 皇帝沉默片刻,终于点头:“是,我知道。” 他顿了顿,又道:“但你也该明白,权力从来不是无偿赐予的。你既然选择走上这条路,就要承受随之而来的风雨。” 沈知念轻轻一笑:“臣妾明白。” 皇帝看着她,眼神复杂:“你变了。” 沈知念微微一笑:“是啊,我变了。但我不后悔。” 皇帝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去吧,朕需要时间冷静。” 沈知念退出大殿,夜风扑面而来,吹乱她的发丝。 她仰头望向夜空,星辰闪烁,仿佛诉说着命运的无情。 回到寝宫后,她独自坐在灯下,翻阅一封封密信。 一封来自边关,内容提及北狄残部蠢蠢欲动,似有再次集结之意。 另一封,则是关于朝中旧臣的动向,隐隐透露出有人仍在暗中策划反扑。 沈知念放下信笺,长叹一声。 她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回头。 从今往后,她必须时刻警惕,步步为营。 否则,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数日后,裴怀安案正式定罪,其本人被处斩,家族流放,党羽尽数肃清。 朝堂震动,人心惶惶。 而沈知念,则借由凤印之权,逐步掌控六部事务,成为实际上的摄政者。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尘埃落定时,一封密信悄然送入宫中。 “娘娘,北狄使者秘密潜入京城,正在与一位宗室王爷密会。” 沈知念看完信,眉头紧锁。 她知道,新的风暴,即将袭来。 这一次,她必须亲手终结这一切。 夜色渐深,宫中灯火通明。 沈知念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皇宫轮廓,心中一片清明。 她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女子。 她是这个王朝真正的女主人。 也是,唯一能陪皇帝走到最后的人。 “这一局,我会赢到最后。”她低声呢喃,目光坚定如铁。 风起云涌,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 而她,已做好准备。 夜色沉沉,沈知念独自坐在宫中偏殿,手中握着一封密信,烛火映照下,她的脸色愈发冷峻。 信上所言,令她心惊。 北狄使者不仅潜入京城,还与一位宗室王爷秘密会面。而那位王爷……正是皇帝的亲弟??肃王赵景行。 她心中一凛。 赵景行素来低调,虽为皇族血脉,却从未涉足朝政。然而,如今竟与北狄暗通款曲,其野心昭然若揭。 “看来,这场局,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她低声呢喃,目光幽深。 芙蕖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娘娘,此事可要禀报陛下?” 沈知念摇头:“暂时不必。” 她深知,赵景行此举,绝非偶然。背后定有更深的算计。 她必须先摸清他的目的,再决定如何应对。 翌日清晨,皇帝召见诸臣议事,沈知念亦在列。 殿中气氛凝重,群臣议论纷纷。 赵景行位列其中,神色如常,仿佛昨日之事从未发生过。 沈知念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他,心中已有计较。 议事结束后,皇帝留下沈知念单独谈话。 “你近日是否察觉到什么异常?”皇帝忽然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试探。 沈知念微微一怔,随即答道:“臣妾不知陛下所指。” 皇帝轻叹一声:“朕知道你在查裴怀安案之后的事情。但有些事,牵涉太广,不宜轻举妄动。” 沈知念垂眸:“陛下英明。” 皇帝沉默片刻,终是点头:“你做事向来谨慎,朕信你。只是……”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若真有大事,切莫瞒朕。” 沈知念心头微震,缓缓应下。 离开大殿后,她命人暗中调查赵景行的行踪,并加强对其府邸的监视。 数日后,果然有所发现。 赵景行频繁出入一间隐蔽的茶楼,与一名神秘男子密谈。经查明,那名男子正是北狄使者伪装的身份。 沈知念终于确定,赵景行确实与北狄有勾结。 她没有立即动手,而是继续搜集证据,等待最佳时机。 与此同时,边关战事再起,北狄残部集结兵力,意图反扑雁门关。 皇帝亲自前往前线督战,沈知念随行。 临行前,她将所有掌握的情报整理成册,交予秦骁,并叮嘱道:“若我回不来,便将这些呈递给陛下。” 秦骁神色凝重:“娘娘此去,务必小心。” 沈知念点头,转身登上马车,目光坚定。 此次出征,不仅是为抵御外敌,更是为了彻底铲除内患。 她知道,赵景行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果然,大军刚出京城不久,便传来消息??赵景行联合几位旧臣,在朝中掀起风浪,试图动摇皇权。 皇帝闻讯震怒,当即下令彻查。 而在前线,沈知念一边协助调度军务,一边密切关注京城局势。 七日后,大军抵达雁门关。 战事紧张,敌军攻势凌厉,守军死伤惨重。 沈知念亲自巡视城防,安抚军心,同时调兵遣将,制定反击之策。 深夜,她在营帐中批阅公文,忽听外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娘娘!”芙蕖匆匆入内,神色慌张,“京城传来急报,肃王赵景行已率私兵进入皇宫,意图逼宫!” 沈知念猛地起身,眼中寒光乍现。 她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立刻传令秦骁,按计划行事。”她冷静地下达命令,“同时,派人快马加急,将赵景行叛乱之事呈报陛下。” 芙蕖连忙应声而去。 次日清晨,皇帝接到奏报,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封锁皇宫,并派禁军围剿赵景行。 而沈知念,则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三日后,队伍抵达城外。 此时,皇宫已被重重包围,赵景行被困于宫中,无法脱身。 沈知念换上戎装,亲自带队入宫。 战斗激烈,喊杀声震天。 最终,在沈知念的指挥下,赵景行被擒,其党羽尽数伏诛。 皇帝亲自审问,赵景行跪倒在地,神色颓败。 “你为何要背叛朕?”皇帝声音低沉,透着愤怒。 赵景行苦笑:“兄长,我不是背叛你,我只是想夺回本该属于我的一切。” 皇帝冷笑:“你的野心,害得多少无辜百姓流离失所?” 赵景行低头不语。 最终,皇帝下令将其贬为庶人,终身囚禁。 至此,一场惊天阴谋,终于落幕。 而沈知念,也真正坐稳了摄政之位。 数日后,皇帝在太极殿举行庆功宴,群臣齐聚,共贺胜利。 席间,皇帝亲自赐封沈知念为“摄政皇后”,并允许她佩戴凤冠,代行皇权。 这一刻,沈知念终于完成了从贵妃到女主人的蜕变。 她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女子。 她是这个王朝真正的掌权者。 也是,唯一能陪皇帝走到最后的人。 夜幕降临,宴会散去。 沈知念独自回到寝宫,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一片清明。 这一战,她赢了。 但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权力之争,永无止境。 而她,已做好准备。 无论前方有多少风暴,她都将一一破局。 因为,这是她的命运,也是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