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玉管祭坛</br>
脊椎密匣</br>
1. 解剖台上的秘密</br>
法医林夏的解剖刀在干<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的颈椎处停下。</br>
这是一具明代古<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出土于福建沿海的某座无名古墓。实体保存完好,皮肤干瘪如皮革,但骨骼结构清晰可见。按照常规流程,林夏需要检查死者的骨骼损伤和内脏残留,但当她触碰到第四颈椎时,指尖传来一丝异样的触感——大椎穴的位置,似乎藏有什么东西。</br>
"老陈,把偏振光镜递我。"她摘下口罩,医用橡胶手套在冷白的灯光下泛着微光。</br>
老陈——实验室的技术员,正调试着三维扫描仪,闻言抬头:"发现什么了?"</br>
林夏没有回答,而是用镊子轻轻拨开干枯的肌腱组织。在颈椎横突孔的深处,一抹幽蓝的光泽若隐若现。她调整光源角度,终于看清——那是一根嵌在骨头里的蛇纹石玉髓管,直径不足两毫米,表面蚀刻着细密的苗文符号。</br>
"这……"老陈凑近,声音压低,"这玩意儿是被人活体植入的?"</br>
林夏点头。玉管嵌在椎骨内,意味着死者生前曾经历过某种极端的手术——在明代,谁能做到这种精细操作?</br>
她小心翼翼地取出玉管,放在无菌托盘上。玉管通体青蓝,表面纹路如蛇鳞般细密,在强光下泛出诡异的磷光。更奇怪的是,管内似乎藏有东西。</br>
"里面是……纸?"</br>
她轻轻晃动玉管,一段泛黄的羊皮残卷缓缓滑出。</br>
2. 戚继光的密信</br>
残卷上的字迹已经褪色,但在紫外灯下,墨迹重新显现——《止止堂集》残页。</br>
《止止堂集》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私人笔记,记载了他对抗倭寇、整顿海防的诸多秘事。但这一页的内容,却与正史截然不同:</br>
> "万历八年腊月,白莲左使献磁晷于闽浙总督府,是夜月食,南澳岛惊雷破空……"</br>
林夏皱眉。"磁晷"是什么?</br>
她继续往下读,发现文末有一行用苗文标注的小字——"白莲净火"。</br>
"白莲教?"老陈倒吸一口凉气,"这具实体……是白莲教的人?"</br>
林夏摇头:"不,白莲教是民间秘密宗教,但戚继光是朝廷将领,怎么会和白莲教扯上关系?"</br>
除非……戚继光在调查什么。</br>
她突然想起昨夜那个神秘来电——一个经过电子变声处理的声音警告她:"林博士,千万别碰大椎穴……"</br>
当时她以为是恶作剧,但现在看来,对方早就知道这具实体的秘密。</br>
3. 全息投影里的祭坛</br>
"老陈,用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玉管。"</br>
老陈点头,将玉管放入光谱仪。激光束照射在玉髓表面,仪器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量子点荧光反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