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锦衣卫1

关灯
护眼
大明锦衣卫86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text</br>

标准耗铁量:</br>

每领山文甲需铁300斤(含损耗)</br>

6000领×300斤=180万斤</br>

实际耗铁量:</br>

军器局账面仅支取120万斤</br>

差额达60万斤(可造2000领甲)</br>

精妙的账目伪装</br>

工部采用三种手法掩盖缺口:</br>

1. "折色"障眼法</br>

- 将40万斤铁料以"折银"名义转入太仓库</br>

- 实际仅入库20万斤,差额以"火耗"名义抹平</br>

2. "新旧混账"术</br>

- 将隆庆年间积压的30万斤旧铁料重新登记</br>

- 在账目上体现为当年新收铁料</br>

3. "淋尖踢斛"实证</br>

军器局老库吏透露:</br>

"验收时,官斛(计量器具)每百斤要多量出二十斤"</br>

"运铁民夫都知道要准备''孝敬铁''补缺"</br>

劣质甲胄的技术分析</br>

军器局老匠人程大年在严承影私访时,借着酒胆道出实情:</br>

"说是三层熟铁叠打,实则就一层生铁皮"</br>

"锤锻时掺了琉球红土(注:降低熔点的赤铜矿),看着厚实,箭矢一穿就透"</br>

"最损的是甲片接缝处,用硫磺膏粘合,冬日冻硬了还能唬人,夏天一晒就开裂"</br>

实地检测发现:</br>

- 标准甲片应厚3毫米,实测仅1.2毫米</br>

- 含铜量高达7%(标准应<3%)</br>

- 抗拉强度仅正统甲胄的三分之一</br>

铁料去向的蛛丝马迹</br>

在焚毁过半的《物料核销单》残页上,隐约可见:</br>

text</br>

"十一月丙寅,密发铁二十万斤至..."</br>

(后接被墨渍污染处,醋蒸显现"登州"二字)</br>

水师档案显示:</br>

- 同期有晋商范氏的"福船"三艘出港</br>

- 报关货物为"生丝五千斤"</br>

- 但吃水线异常深沉(实际载重超报单三倍)</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大明锦衣卫1请大家收藏:()大明锦衣卫1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