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阳区,地处吉林省中部、长春市区东南部,全区幅员面积1677平方公里 ,下辖四街三镇一乡,分别是云山街道、奢岭街道、山河街道、平湖街道、鹿乡镇、太平镇、齐家镇和双营子回族乡,还设有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约33.6万人口,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梅花鹿之乡”,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br>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br>
双阳区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一万年前,就已有人类在此居住。“国宝”五家子遗址表明,双阳在三千年前是肃慎人的发祥地,见证了这一古老民族的繁衍生息。</br>
公元前841年至231年,双阳区属玄菟部,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片土地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行政区域的变迁。秦汉之间,这里先后为勿吉靺鞨玄菟郡、扶余辽东郡属地,后又属玄菟郡管辖,东汉末年改属辽东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鲜卑等族的袭扰下,扶余族逐渐流散远徙,勿吉族进入松花江中游地区,双阳地属扶余府。</br>
隋唐时期,双阳区属于勃海女真忽汗州,中原发达的文化和先进的农耕技术随着北迁的汉族人及官方的推广传入此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宋代的辽金时期,公元1211年以前属辽东京道,黄龙府隆州,公元1211年后为金上京路隆安府,双阳区内现今仍留存着东营城子、姚家城子等辽金古城址十余处,这些古城址是那段历史的有力见证。</br>
元代90年中,双阳属辽阳行中书省,辽东道宣慰司开元路军民万户府。明代初期,东北由山东布政使遥领,永乐4年(1406年)置苏完河卫,卫驻苏瓦延,万历中期(公元1593年至1596年之间),双阳置卫所。</br>
清初,双阳属奉天府,至康熙15年(1676年)为吉林将军,吉林府辖。宣统2年(1910年)3月9日,吉林巡抚陈昭常奏请清廷在双阳河地方设立一县,即名双阳县,县名即苏瓦延的转音,同年5月22日钦批,双阳县正式建县。</br>
民国时期,双阳县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和政权的变动。1912年辛亥革命后,改知县为县知事,下分五个警区。1929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双阳县初期仍为5个警区,1934年又析区成立新的警区,1937年分原保为更多的保和甲。1941年双阳和伊通两县合并,各取尾字称通阳县,县公署驻伊通。1945年9月3日,民主政府复双阳县治,同年10月改称阳春县,1946年5月,国民党统治双阳,复名双阳县,1947年双阳第二次解放,成立双阳县解放联合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