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关灯
护眼
第10章 长春市《农安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农安县隶属吉林省长春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幅员面积5400平方公里 ,宛如一座巨型宝库,蕴藏着无尽的资源与故事。这片土地被松花江、伊通河等众多江河环绕,滋养出肥沃的土壤,孕育了丰富的文化,下辖4个街道、11个镇、10个乡,各区域特色鲜明,共同勾勒出农安独特的轮廓。</br>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br>

农安的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这里是东北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他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狩猎、农耕,留下了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br>

1. 古代时期:农安古城始建于古夫余国,两汉时曾为夫余国都城,彼时城市规模初现,作为政治、经济中心,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发展。隋为高句丽夫余城,唐朝是渤海国的夫余府,见证了不同民族政权的更迭与文化融合。辽灭渤海后改名为黄龙府,并设黄龙县,至此,黄龙府之名开始闻名遐迩。辽代的黄龙府控松江而扼南北,襟喉锁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是东胡、鲜卑、秽貊、肃慎、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的重要活动舞台 ,当时这里人烟稠密,村屯密布,城郭相望,商贾云集,极为繁华。南宋名将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豪言壮语,更让黄龙府声名远扬。</br>

2. 近现代时期: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设农安县,此后在历史的浪潮中,农安经历了不同行政区划的调整。1956年,置农安镇,属怀德专署;1966年属德惠专署;1969年属长春市 。在近现代发展历程中,农安从传统农业县逐步向多元化发展转变,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农安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成为中国重要的商业粮生产基地,同时工业、文化等领域也不断探索进步。</br>

在文化传承方面,农安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元素。地方剧种黄龙戏独具特色,它以东北民间音乐为基调,吸收了京剧、评剧等戏曲的表演形式,多次晋京展演,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60年召开的全国文化工作会议,巴吉垒镇被授予“巴吉垒诗乡”称号,全县现有农民诗歌爱好者4200余人,诗歌文化在这里蓬勃发展,农民们用质朴的文字描绘着生活与梦想。从元代礼部尚书、着名书画家张孔孙,到当代书画名家刘义贞、朱玉铎、刘福生,着名儿童文学作家谢华良,文脉的传承贯穿古今,厚植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br>

下辖乡镇(街道)简介</br>

4个街道</br>

- 兴农街道:位于县城中心区域,是农安县的商贸核心。这里商业氛围浓厚,大型商场、超市、商业街汇聚,满足居民日常购物需求。同时,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交通便利,有多条公交线路贯穿,是人口密集、活力充沛的区域。</br>

- 宝塔街道:因临近农安辽塔而得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街道内保留了部分古老建筑和传统街巷,与辽塔共同构成独特的历史景观。这里也是旅游服务的集中区域,分布着众多宾馆、饭店,为前来参观辽塔的游客提供便利。</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