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中东铁路的列车在宁静的夜色中疾驰,车窗外的白雪映衬着车厢内紧张的气氛。正当王至诚被一名日本乘警检查得不能自已时,佐藤松本突然走了出来,缓和了这个尴尬的局面。</br>
日本乘警虽然放过了王至诚和刘春霖,但仍要求他们下车。面对这样的局面,王至诚心里忐忑不安,但他知道自己必须保持冷静。两人留在了古称喜都的“北国春城”——长春,这里承载着太多历史的印记,见证了无数的政治与军事冲突。长春不仅是文化名城,更是东北历史重要的切片。</br>
在被送往长春的一所日本监狱的路上,王至诚突然发现司机是藤原朴田。藤原朴田悄声说道:“过了长春就不是日本管辖了,你们可以乘今晚去哈尔滨的火车。这是你们的证件,今晚有一班去哈尔滨的列车,日本警察会换防,你们一定要小心。”</br>
王至诚和刘春霖收好证件,迅速跑出几百米,听到身后传来“呯”的一声枪响,心中明白藤原朴田制造了一个逃跑的假象。趁着夜色,他们登上了前往哈尔滨的列车,心中忐忑却又充满希望。</br>
列车在中东铁路上飞驰,窗外的寒风呼啸,刘春霖在旁边对王至诚说:“只要不碰上红毛鬼子,我们就算安全了。”</br>
“谈谈中东事件吧。”王至诚开口,想了解更多。</br>
“中东铁路事件。”刘春霖开始解释,“这是1929年张学良领导的东北政府为了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中东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军事冲突。”</br>
刘春霖继续说道:“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而修建的一条铁路。南京国民政府当时走的是反苏路线,想要武力收回中东铁路的主权。张学良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率领东北军与苏联军队对抗,但南京政府并未出兵相助,最终导致东北军伤亡惨重,张学良不得不与苏联和平谈判,恢复中东铁路的原状。”</br>
王至诚点头,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1894年甲午战争后的屈辱,清朝与沙俄间的密约,沙俄对东北的侵略,以及苏联成立后对这一切的隐秘操控。</br>
“列宁建立苏联五年后,俄国陷入内战,理论上中东铁路应该归还中国。”王至诚追问。</br>
“这并非如此简单。”刘春霖摇头,“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民国政府认为苏联应当放弃沙俄的特权。双方的谈判规定铁路共管,但实际上,控制权仍在苏联。”</br>
“南京政府在1928年宣布要废除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张学良应声而应。”王至诚继续。</br>
刘春霖叹气说:“蒋司令与张学良之间的冲突加剧,最终导致了中东事件的发生。”他详细描述了随后的“五·二七事件”,中苏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最终演变为战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