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积下来的雪已化得差不多了,济洲河里已然有鸭子在戏水,嘠嘎叫着好不快活。</br>
姜远抱着一个脑袋般大小的饭碗,蹲在一棵刚冒新芽的柳树下炫饭,看着河里的鸭子突然想起一首儿歌来。</br>
姜远正想哼几句,一个穿着麻衣,须发皆白的老头,抱着一个大碗也蹲了过来。</br>
“姜哥儿,叔问你个事。”</br>
老头抱着碗乐呵呵的看着姜远。</br>
姜远夹起一块肥肉扔进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卓叔,你说。”</br>
老头又靠近了些:“哎,这船的图纸真是你画的?”</br>
姜远很无奈,这话卓老头在这一个月里,至少问了他十七八遍了。</br>
卓老头这人也不简单,是樊解元从南海郡招来的,世代制海船,手艺很是精湛。</br>
“是我画的,真的是我画的。”</br>
姜远拿起边上的陶罐喝了一大口水,拍着胸口应道。</br>
卓老头嘿嘿一笑:“你那些图纸,我仔细看过了,确实很别出心裁,但要想在海中行驶,船底得是犁头形,这利于破浪。</br>
但你这船,设有三根龙骨,船底稍阔但吃水却又极深,在河里行船的话,很多浅河你去不了。</br>
在海里,又不利于破浪,你怎么想的?”</br>
姜远放下大碗抹了抹嘴:“您老说的对,这船主要是航海,船底是比寻常海船宽了一点点,破浪的问题嘛,咱在船头吃水线中间位置单独加一个犁头不就行了么。”</br>
姜远很尊重这些制船的匠人,每有问题都会耐心解释,但至于船要三根龙骨的事,却是没办法解释。</br>
他总不能告诉他们,这明轮船是要搭载火炮的,是为了更坚固更稳,若不然一侧的火炮齐射,岂不把船给掀翻了去。</br>
卓老头闻言眼睛一亮:“老夫怎么没想到在船头加犁头呢,还是姜哥儿聪明。”</br>
姜远谦虚的笑笑:“晚辈平常没事时,喜欢琢磨罢了,算不得甚。”</br>
卓老头眼珠转了转:“姜小哥,你有这一身本事,不如与老夫去南海郡如何?这京城腹地,能有多少船造?</br>
不瞒姜小哥,老夫在南海郡造船行当中小有名气,咱村的人祖祖辈辈都造船,我年岁大了,也想找个衣钵传人,我看你就合适…”</br>
这时又一个老头抱着碗走了过来,打趣道:“老卓头,你见姜小哥一身本事,想招上门女婿就说招上门女婿,说什么传衣钵,你那本事还不如姜小哥呢!”</br>
卓老头面色一红,怒道:“郑老嗨,你唔出声会死咩!”</br>
郑老嗨被骂了也不在意,反而笑道:“卓老头,你也不先问问姜小哥成亲没有,人家父母若在岂能让你拐了儿子去!”</br>
卓老头闻言一愣,转头看向姜远:“姜小哥可否成亲了?”</br>
姜远满头黑线,敢情卓老头还真打的要招他去南海郡当女婿的主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