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双方其乐融融的身影。谁也不会想到,在这个遥远的太平洋彼岸,一场跨越东西方的友谊,就这样在美食与欢笑中悄然萌芽。</br>
张拓疆的船队在旧金山湾升起明朝龙旗时,若西班牙当局知晓此事,大概会气得从马德里骂到墨西哥城——毕竟这片土地早在1534年就被他们命名为"加利福尼亚",但整整一百年过去,这里依然是块"地图上的肥肉,现实中的鸡肋"。</br>
根据西班牙导航员的说法,整个美洲殖民地被划分为四个总督区,而旧金山所在的北美西海岸属于新西班牙总督区(首府墨西哥城)。这个总督区名义上统辖墨西哥、中美洲和安的列斯群岛,拥有正规军3000人(装备火绳枪与轻型火炮)、民兵8000人,边境要塞守军1500人(新墨西哥(圣菲)、佛罗里达),但实际兵力分布却暴露了帝国的窘境:欧洲移民只有4-5万人(主要是殖民官员、传教士和商人),集中在墨西哥城等核心城市;土生白人(克里奥尔人)约5-6万人,形成本地化精英阶层,但70%都挤在墨西哥中部高原,北部边境(今洛杉矶一带)只有零星传教站和军事据点——旧金山?连个哨塔都没有!</br>
更讽刺的是,这个总督区的军事体系完全靠"拆东墙补西墙"维持:年均从阿卡普尔科港向马尼拉输送156名士兵及装备,太平洋舰队原本有12艘武装盖伦船,现在只剩10艘(两艘被明军俘获,成了"江南一号"和"江南三号");货运主力8艘马尼拉大帆船也折损大半(被击沉两艘,一艘被明军缴获改名"江南二号")。水手队伍更是"联合国军"——大量穆拉托人和菲律宾土着混杂其中。</br>
总督区真正的统治秘诀不是武力,而是"地方精英合作+原住民分化"的组合拳。面对4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这点兵力连治安维持都够呛,更别说主动扩张了。所以当张拓疆的船队出现在旧金山湾时,西班牙人恐怕只能对着地图干瞪眼——这里确实是"加利福尼亚"的一部分,但谁来管?怎么管?</br>
圣克拉头人对此一无所知,他正热情地带着张拓疆参观部落。而张拓疆望着这片无主之地,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既然西班牙人画了个圈却没插旗,那咱就当这里是''大明新金山''好了!"</br>
第二天,张拓疆便率领一百名陆战队员在新金山湾的入海口南岸(今旧金山39号码头位置)开始修建棱堡。这座棱堡采用明朝军事工程学与奥隆尼人建筑智慧的结合——地基深挖至硬土层,用橡木桩加固,墙体以石块与夯土混合砌筑,顶部铺设茅草与木板,既防风雨又便于了望。圣克拉头人见状,大为赞叹:“你们的‘石头房子’比我们的窝棚结实多了!”</br>
与此同时,张拓疆派出三支探索小分队,分别向南、北、东三个方向推进。每队配备一名翻译(由几个年轻人担任,他们已学会简单的明国官话),并由奥隆尼向导带路。他们带着棉布、刀具、盐巴等“硬通货”,开启了一场和平之旅。很快,越来越多的奥隆尼人被吸引而来,自愿加入修建棱堡的队伍。人多力量大,不到一个月,棱堡的地基便已完工,主体结构初见雏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