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的军队开到南阳时,已经有几万人了。南阳太守张咨听说军队来了,却安然自得,毫不在意。《英雄记》记载,张咨字子议,是颍川人,在当时也有名气。《献帝春秋》说,袁术上表推荐孙坚暂代中郎将。孙坚到了南阳,发文书给太守请求调拨军粮。张咨问纲纪(主管文书的官员),纲纪说:“孙坚是邻郡的二千石官员,不应该调拨军粮给他。” 张咨就没有给。
孙坚用牛酒等礼物拜见张咨,张咨第二天也回访孙坚。酒喝到兴头上,长沙主簿进来对孙坚说:“之前我们移师南阳,可是道路没修好,军资也没准备好,请把南阳的主簿抓起来审问原因。” 张咨非常害怕,想离开,但四周都布满了士兵,根本出不去。过了一会儿,主簿又进来对孙坚说:“南阳太守拖延义兵进军,使得贼寇不能及时讨伐,请把他抓起来按军法处置。” 于是就把张咨拉到军门斩首了。郡里的人都吓得发抖,之后孙坚有什么要求没有得不到满足的。《吴历》的说法和本传不同,它记载:起初孙坚到南阳,张咨既不给军粮,又不肯见孙坚。孙坚想进军,又怕有后患,就假装得了急病,全军上下都很惊慌,请来巫医,到山川祭祀祈祷。孙坚派亲信去说服张咨,说自己病重,想把军队交给张咨。张咨听了,心里贪图孙坚的军队,就带领五六百步兵骑兵到营中探望孙坚。孙坚躺着和他见面。没过多久,孙坚突然站起来,按着剑骂张咨,随后就把他抓起来杀了。
孙坚进军到鲁阳,和袁术见面。袁术上表推荐孙坚暂代破虏将军,兼任豫州刺史。于是孙坚就在鲁阳城整顿军队。正要进军讨伐董卓时,他派遣长史公仇称带领士兵回去督促军粮。孙坚在城东门外设置帐幔,为公仇称饯行,官员们都来聚会。董卓派遣几万步兵骑兵迎战孙坚,有几十个轻骑兵先到了。孙坚正在喝酒谈笑,却下令部下整顿好队伍,不许轻举妄动。后来骑兵越来越多,孙坚才慢慢结束宴会,带领大家进城,然后对身边的人说:“刚才我之所以不马上起身,是怕士兵们慌乱互相踩踏,让大家受伤。” 董卓的军队看到孙坚的士兵阵容很整齐,不敢攻城,就撤退了。
《英雄记》记载:起初孙坚讨伐董卓,到了梁县的阳人。董卓也派遣五千步兵骑兵迎战,陈郡太守胡轸担任大督护,吕布担任骑督,其余担任步骑将校都督的还有很多人。胡轸字文才,性格急躁,事先扬言说:“这次出兵,一定要杀一个戴青绶印的官,军队才能整齐。” 将领们听了都很反感他。军队到了广成,距离阳人城几十里。天色已晚,士兵和马匹都很疲惫,本应停下来宿营,而且原本就接到董卓的命令要在广成宿营,让马匹吃草、士兵吃饭,夜里进军,天快亮时攻城。将领们都憎恶害怕胡轸,想破坏他的事情,吕布等人扬言说 “阳人城里的贼寇已经跑了,应该去追击他们,不然就跑掉了”,于是夜里进军。阳人城里的防守很严密,无法偷袭。这时官兵又饿又渴,人马都很疲惫,而且是夜里到达,又没有修筑壕沟堡垒。士兵们卸下盔甲休息,可吕布又故意制造恐慌,说 “城里的贼寇出来了”。军队顿时混乱溃散,士兵们都丢了盔甲,跑掉了鞍马。跑了十几里地,确定没有贼寇,正好天亮了,就返回去捡兵器,想攻城。可这时城防已经坚固,壕沟也挖得很深,胡轸等人攻不下来,只好撤退。
孙坚把军队转移到梁县东边驻扎,遭到董卓军队的猛烈进攻,孙坚和几十个骑兵突围出来。孙坚平时总戴着红色的毛织头巾,这时他把头巾摘下来,让亲信将领祖茂戴上。董卓的骑兵都争着追赶祖茂,所以孙坚才得以从小路逃脱。祖茂被逼得走投无路,跳下马,把头巾戴在坟墓间被烧毁的柱子上,然后躲在草丛里。董卓的骑兵远远看见,包围了好几层,走近了才发现是根柱子,就离开了。
孙坚重新集合军队,在阳人和董卓的军队交战,大败敌军,斩杀了董卓的都督华雄等人。这时,有人在袁术面前说孙坚的坏话,袁术起了疑心,就不给他运送军粮。《江表传》说,有人对袁术说:“孙坚如果打下洛阳,就没法控制他了,这是除掉了狼却得到了虎啊。” 所以袁术才怀疑孙坚。阳人距离鲁阳有一百多里,孙坚连夜骑马去见袁术,在地上比划着算账,说:“我之所以豁出性命不顾,上是为国家讨伐贼寇,下是为将军报家门的私仇。我和董卓又没有骨肉之仇,可将军却听信谗言,反而怀疑我!”
孙坚接着对袁术说:“大功眼看就要告成,军粮却接济不上,这就像当年吴起在西河郡叹息哭泣,乐毅眼看成功却留下遗憾一样。还请将军好好想想啊!” 袁术听后,既窘迫又感叹,马上调发了军粮。孙坚回到军营。
董卓一向忌惮孙坚的勇猛雄壮,就派将军李傕等人来请求和亲,让孙坚列出他子弟中想担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答应上表朝廷任用他们。孙坚怒斥道:“董卓逆天行事,毫无道义,颠覆王室,如今不把你灭族,将你的头悬挂在全国示众,我死也不会瞑目,怎么可能跟你和亲呢?” 随后又进军大谷,距离洛阳只有九十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话三国志请大家收藏:()白话三国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