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礼物第12页 没办法,公主虽小,但实在聪慧啊! 她那惊为天人的想法加上研究院那些大才的行动力,每每都能达到令世人震惊的效果。 利国又利民。 只是公主志不在此,自神勇无敌大将军战车问世后,就鲜少醉心相关研究了。 也就少数那么几个人能让公主不辞劳苦。 比如新太子的车子,电报机之类。 此番太后七十大寿,可是早早就让公主上心来着。公主从塞外回来一直到现在,两三个月的时间一直在忙,还能不是个大动静? 期待。 所有人都默默期待着,随时准备见证奇迹。 连太后本人都翘首以盼。 结果…… 轮到小公主时,她只在宫女协助下端上了来个虽然瞧着美轮美奂,但也并非多么难得,至少看起来不是多难得的草原模型? 大大的玻璃罩子里,蓝天、白云、青草地。 一个个蒙古包犹如草原上盛开的花朵,牛羊成群,马儿膘肥体壮。 领头那骏马背上还坐着个红色蒙古袍的姑娘,眉眼间依稀与太后有几分相似。 小公主轻轻往这玻璃罩子地步的按钮上一按,牛羊动了,马也跑起来了。 同时还想起悠扬的马头琴声,奏着太后年轻时最喜欢的曲。 哎哟哟,公主果然是公主呀! 这看似简单的东西到她手里,也透出几分非同凡响来。 结果这与会嘉宾刚准备好彩虹屁,小公主就又按了下按钮。牛羊不见了,马匹不见了。 蓝天白云都不见了。 暮色四合,天幕上明月高悬,群星闪烁。 远处毡房里也都亮起了灯。 空地上燃起大大的篝火,许多男男女女们围着篝火起舞。那个眉眼肖似太后的年轻姑娘眉眼含笑,认真舞蹈着。 几百年后,这也就是个精美的景观八音盒。 最多加个照明的功能。 定制款,有些纪念意义罢了。 可在大清,这就是神乎其技,这就是巧夺天工。 让众人惊叹,让太后爱不释手:“好孩子,好孩子,乌库妈妈很喜欢,这是这么多年来,乌库妈妈收过最好的礼物。” 回不去的青春,日思夜想的科尔沁。 都被小家伙巧手变成了最美的景,亲手端到了她面前,让她能随时随地,反复观摩,用于寄托怀念。 太后是真的喜欢。 小公主笑:“乌库妈妈喜欢,福福就没白忙。不过,不过这只是一个微缩哟!算是一个礼物说明吧。” “福福在京郊置办了个庄子,一应布置跟这一模一样。” “不但养了马跟牛羊,弄了蒙古包。还都通了电呢,回头火车制作成功了,乌库妈妈随时可以坐着火车到庄子上散散。骑马、跳舞、吃烤全羊……” 耗时良久,耗银许多。 为了陪太后致青春,小公主也是付出许多呢。 把太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说没白疼她。 尤其席间小公主还跟她家皇玛法一起,给太后跳蟒式舞祈福。 咔咔咔。 十三阿哥拿着相机不停给他们祖孙拍照,一部分留下给皇玛嬷、皇阿玛跟小侄女做纪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第641章礼物第22页 再精选几张登在大清报上,作为皇家和睦的证据,并倡导百姓行孝道。 嗯。 再偷偷给小侄女留出几张,供她写福襄杂录。 要么说乌那希喜欢她十三叔呢? 除了滤镜之外,十三阿哥也着实会做人。对小公主更是疼爱又温柔,情绪价值拉满。 且人家还有双善于发现的眼,可会给自己揽活儿。 在旁人都对寿礼赞不绝口时,十三爷都已经追着乌那希问及电跟电灯,以及相关的成本,默默计算这好物取代油灯成为全新照明工具的可能性了。 乌那希都得给他竖根大拇指:“不愧是十三叔,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十三阿哥笑:“哪里哪里,就是以前听你抱怨过太多回油灯不够亮、对眼睛有新笔趣阁,万般不如电灯,所以就记住了。” “以往只听叙述,未见其物倒也不显。现在看到了才发现,咱们小公主说的真对。” 既然有此等好物了,果断琢磨量产啊! 若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得降低多少火灾概率? 减少多少眼疾发生啊? 他思考的点都在民生上,在于怎么用这个电给大清带来更多更好的改善。而九阿哥则着眼于经济,甚至回去之后就连夜画了好几张异域风情的图。 追着撵着问乌那希能不能都做成像太后生辰礼那样,瞧着就精美贵重无比,还带着灯、带着音乐的。 “做什么?当然是带到沿途各国搞拍卖呀!只要好侄女你配合配合,叔就能让你瞧瞧什么叫价值连城,保准达到一本万万利……” 为了最大可能把小侄女拉入伙,九阿哥给出的条件那叫一个优渥。 但是,小公主根本顾不上这些。 她太后寿辰次日就带着自家皇玛法跟阿玛去看了闻名已久的火车,简单了解了一下这庞然大物的时速与运载能力等。 然后! 现任与未来的帝王就都保持不了冷静了,直接告诉她接下来,什么都是次要的,让这好宝贝早日成功,早日投入使用才是最要紧的。 修建铁路要耗费大量钢铁、钱财与人力物力? 嗐! 孩子你把目光放长远些,别算这点小账。想想看,若是铁路如蛛网一般,铺遍大清角角落落。 那么你所担心的皇权不下县的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铁路所达之地,但有风吹草动。这边刚接到电报,那边就派兵前往。就算藏地、新疆等,三两日也能杀到。 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将到达一个空前的高度。 甚至连朝中反对继续扩张、继续征伐的声音都将消失殆尽。 啊? 乌那希惊讶:“有,有那么大的效果吗?” 康熙挑眉:“把吗去掉,绝对就是有。” 见小家伙一脸愿闻其详,康熙还特别无奈地叹了声,并以自己当年为例。 “以前车马慢,朕亲征准噶尔从准备到正式出征就用了多久?大军到目的地又用了多久?行军途中的补给、伤病等等,都是难题。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