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明是天师,却总以为自己很弱!

关灯
护眼
第300章 正得发邪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不仅仅是天赋不好的事情了。
就连记性都是极差。
不过,张道之却并没有因为这个,就对他再次打骂。
而是语重心长的开口道:
“旁人如何,为师不知,也不愿去知。”
“但你既入我门下,会不会背这些经义倒是其次。”
“但是,你要去懂,懂得圣贤传下来的这些道理。”
在张道之看来,道门经义的存在,并不是要让道教弟子去死记硬背。
而是要让道门弟子懂得经义中暗藏的道理。
只有懂了道理,才能去看懂经义。
死记硬背,那是儒生做得事情。
杨守真一脸乖巧的点头道:“师父,我懂了。”
张道之点了点头,开始斟字酌句的向杨守真讲解他从这些圣贤留下的句子中所悟出的道理,
“天地不仁是说”
“天地无情,视万物平等,圣人无偏,待百姓等同。”
“身为修行者,也要如此。”
稍后,张道之开始讲起一个故事。

传闻,在很早以前。
终南山有一位修行者,名叫李云深,他见山民遭狼患,动了恻隐之心,私放符咒驱狼。
狼群迁去邻山,却引熊群下山伤了邻村人。
山神追责,言其凭私情乱天地秩序,收回他二十年修为。
李云深瘫坐崖边才悟:强行干预非仁,顺自然节律方是真道。

当听完这个故事以后。
杨守真一脸不解,“难道,放任村民遭遇狼患,不管不顾,才是修行之道?”
张道之摇了摇头,“非是不管,是要知‘管’的分寸。”
“百姓受灾当救,切不可凭一时恻隐乱了规矩。”
“如医者救病,需按脉理施药,而非盲目灌补。”
“顺天道节律而行,护其生机却不越俎代庖。”
“这才是圣人之仁——如天地育万物,不偏不私,任其自然生长罢了。”
杨守真似懂非懂,“师父,我应该是明白了。”
“那位异士驱赶了狼群,却又引来熊患,而且,狼群到了别山,焉能不知,届时狼群不会祸害别山百姓?”
张道之露出赞许的目光,点了点头,“孺子可教。”
然后,话音刚落。
却又听杨守真开口,
“师父,若弟子今后遇到这样的事情,那就干脆将狼群与熊全杀了,这样,他们就不会祸害百姓了。”
闻言,张道之下意识一愣。

不对,严重不对。
那个故事,老天师张先也教给他过。
最优解的答案,应该是先观狼群异动是否合于天时。
若因山民过度樵猎使那座山林惨遭破坏,当令村民禁伐三月以复植被,使狼群自迁。
正如《经法》所言‘春夏为德,秋冬为刑’,需在万物生长季行养护之德,待秋冬再议驱策。
李云深未察时节,逆时施术,终致失衡。
此为循天地刑德之序。
随后,取桃木为剑,以朱砂书‘离火符’驱狼,于寅时面向狼群栖息地焚化。
离卦属火,狼群最忌焰火。
同时在邻山布‘坎水阵’,以水生木滋养山林,引熊群回归原居地。
此为‘以炁化形,五行相制”’之法,既驱狼又防熊,又能很好保护山林之生态。
最终,立契约于山神。
备三牲鲜果祭拜山神,以黄纸书《驱兽文牒》,写明‘狼迁西麓,熊归东岭,新笔趣阁各安其所’。
待山神允诺后,令弟子持文牒遍插山林边界。
此举如《道门科范》所载‘申盟天地,立定界约’,使万物各循其道。
三策并用。
正如《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之训,真正的仁不是强行拯救,而是让天地万物在道的运化中自然平衡。
身为异士,当如圣贤,不偏不倚,视众生为平等。
至于三月内村民不去樵猎,可教其生存之道。
如在三月,正值春生,可采蕨菜、春笋充食。
如在其余月份,皆可寻山食为生。
或者教他们编竹器、织草席等,但凡是在山上潜修日久的道士,基本都会编织草席、竹器等。
或用‘丰穰符’护田垄,令弟子指导春耕,待禁伐期满,山林复茂,猎物自回,田苗也丰。
此为长久之道。
当时张先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
张道之给出的回答,也只是最后一个。
可是,如今,他万万没有想到,杨守真给出的回应,居然是将狼群与熊都杀了。
这样做肯定不对。
张道之又试着问出另外一个问题,
“若有朝一日,一只妖因被人或其余妖蛊惑要挟,害了人命,你该如何去做?”
杨守真不假思索道:“杀。”
张道之又问,“若有朝一日,你有一位师姐,爱上了魔道中人,为了那邪魔不惜做出背叛师门的事情,但并未危害苍生,你该如何去做?”
杨守真念头通达,“她既爱上了魔教妖人,那自是没什么可说的,现在不去害人,今后难保近墨者黑,杀。”
张道之再问,“若那人是你小师叔李不悔,你又该如何做?”
这一次,杨守真陷入到犹豫中,但也仅是片刻,随后用着一种坚定地目光看向张道之,“杀。”
张道之一愣,待回过神来,又问,“若是为师做出了危害苍生之事呢?”
杨守真下意识抬头,“师父乃得道高人,正道魁首,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张道之道:“万一呢?”
杨守真这次思考的时间比较久,足足三个呼吸的功夫,而后斩钉截铁般说道:
“杀。“
“我若杀了师父,我自会自杀。”
“若我被师父所杀,对弟子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张道之抿了抿嘴。
随后缓缓站起身来,背对着杨守真,心中忍不住地感慨万千。
接连问出几个问题之后。
他对自己这个徒弟,也有了更为清晰地了解。
其秉性并非嗜杀。
只是有些正得发邪?
难得。
这时的杨守真,本以为自己的师父会狠狠训斥一番自己。
或是再苦口婆心的说一些大道理。
警告自己不可这般六亲不认。
但是,他真的认为,他所回答的那一切,都源于本心。
他不会做出欺骗自己师父的事情。
所以,便就直言。
哪怕因此受到惩罚,也无悔无怨。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当师父转过身来,目视自己时,却说出了一句,让自己终生难忘的话来,
“守真,切记,今后,你只需做你认为对的事情。”
“若为师认为你所做之事不对,为师自会规束于你。”
“你这颗正道之心难得。”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