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奇和李清照漫步在李家小院,这里是李迒和杨垣莉的宅子。李清照喜欢这里,因为院子很多是按她的心意来的。</br>
李迒和杨垣莉去了月寨,过几天她也得过去。</br>
李清照牵着杨元奇说:“杨李快要走路了呢。”</br>
杨元奇问:“要带他去月寨?”</br>
李清照点头:“你经常不在身边,他得跟着我,那样感觉我们都不远。”这是种血脉相连的感觉。</br>
杨元奇把李清照拉在怀里嗅了嗅她的发丝:“是不是觉得气闷?”</br>
李清照答:“那倒没有,清风寨人多热闹,事情也不少。只是少了你时候,总觉得少了什么。”人关键得有事情做,一旦空守闺房那才难熬。</br>
杨元奇很是无奈,感情这玩意真的会摊薄的,或许再色也得有个度。</br>
杨元奇问:“匠司怎么样?听说你最近去骂了他们一顿。”</br>
李清照道:“都是一群蠢的,我都去找两个钱庄把利息做低,他们倒好,一个一个的畏手畏脚。”</br>
这是李清照的一桩心事,匠司在清风寨地位很高,匠人身份连带受到重视。所谓熟能生巧,匠人有很多新奇玩意能捣鼓出来,这种东西是得不到保护的,只能自行发展,却往往是商人发现商机,把银子赚了去。匠人所获不多。</br>
李清照希望匠司有人能自己敢于尝试,只是哪怕钱庄给的优惠很好,太多匠人听着借款自然打退堂鼓,在清风寨他们生活很好,凭着手艺赚钱,何必行险。</br>
杨元奇说:“何不匠司出资,即借贷由匠司进行,承担这个风险。”</br>
李清照道:“我想过啊,那样匠司就成了一个商业机构,我老爹不同意,他觉得匠司应该更趋于治理司和学司之类的机构。”</br>
杨元奇一想也对,要是每个司都按这个思路来,那会成为一个庞大的权钱机构,这就尾大难掉。</br>
杨元奇说:“实在不行,就给一些特别的发明或者工艺一个保护期,比如五年,这五年匠司来做保护。至于将来别的商家发现商机一定要进来,起码给了那个匠人五年时间。”</br>
李清照想却是如此,这又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匠司能提供这类保护的撑死就在盐定路,其他地方的人可不管。</br>
杨元奇笑道:“就通讯交流推广来说,要出盐定路也得几年。至于将来?很多事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慢慢让它发展一段时间再说。”</br>
李清照点了点:“好像也只能如此,唉……”办法虽然称不上上佳,却也的确是个办法。</br>
杨元奇说:“我帮你想了主意,你可得回报我啊。”</br>
李清照哼:“我是你娘子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