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辽国来说,它的人口和经济是远远不如宋朝,根本就耗不起。
他这时候就像是当年三国时期,刘备的蜀国对比曹操的魏国,只能主动进攻,不然迟早被耗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辽国的决策层,就赌了一次国运,就是干,举全国之力干,干赢了,灭大宋,天下一统,不赢,打到让你怕我,知道不能惹我,我们签合约,我得好处。
这个时候,已经说国战了,宋真宗其实是害怕的,大宋的皇帝都这样,软弱,
他想迁都南逃,宋朝大臣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也就是成都。
若是真迁都的话,不出50年,大宋必然被灭。
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赵恒亲征,他说了好多理由,最主要有三条:
第一,已将20多万重兵部署在瀛洲、镇州、定州、高阳关一带,他认为辽军害怕后路被截断,必定不敢深入,毕竟战线太长了,容易全军覆没,
第二,若是宋真宗御驾亲征,在澶州驻扎,再下令镇州、定州方面出兵,会合河南军队,前后夹击,必然能成功。
第三,如果辽军还是继续南下,其国内必定兵力空虚,那甚至必要的时候舍弃开封,宋朝派精锐部队进攻辽国,直接打大辽国都,咱们来一个互换。
基于这些考虑,胆小的宋真宗才敢前往澶州,但最主要还是被寇凖逼的,而且刘娥力主他御驾亲征。
所以宋真宗便被逼上梁山了,只能御驾亲征,皇帝都来了,宋军自己精神倍增,终于在澶州给辽军以有力的反击,
当然也有大宋的武器给力,大辽将军太目中无人的缘故。
据说宋军大将张环在澶州前线以八牛床子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
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
然后一系列大战,使辽朝统治者认识到宋军和中原地区的人民是不可轻侮的。
于同年十二月,宋辽双方订立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其主要内容也非常简单:
第一,称兄弟。我们不打了,结拜为兄弟吧,自从,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此论。
第二,划底盘。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第三,纳贡。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第四,互市。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从此以后,辽国就不敢发动大规模的入侵,宋辽边境干戈宁息,贸易繁荣,人民生活安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