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诺奖给开除了,这事情能吹一辈子吧! 但沈院长并不这么觉得。 会议室中,沈院长如坐针毡,他能感觉到,会议室里的其他人都憋着劲看他的笑话呢! 19岁天才做出诺奖成果,结果被你给开了?清大有史以来最大的笑话诞生了! 关键是人家并不是毫无预告的天才,人家是高考满分,史上最难高考的满分,这已经是明摆着告诉你,我就是个超级天才! 就这样,你沈嘉海竟然还是把人给开了! 泼天的大富贵,你接不住啊!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丢死人了!要不是脸皮厚,早就待不住了! 顾校长开口说道:“现在已经确定了,在《科学》上发表石墨烯论文的,就是去年高考满分的新生张伟。不过因为某些误会,张伟同学目前不在学校里,他回老家了。 所以我们现在的首要目标,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接回来。办公室那边已经安排好车的,随时可以出发。去琴海市也不远,一路高速七个小时就到了。老沈,你就跑一趟吧!” “好,我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跟车出发!”沈院长赶紧说道。 此时,材料系主任吴援朝猛的说道: “校长,张伟同学是被电子工程系开除的,要是再派沈院长去,我担心张伟同学不愿意回来,要不然我替沈院长走一趟吧!” 沈嘉海狠狠的瞪了吴援朝一眼,要是换你去接张伟,人回来以后,说不就成了你们材料系的人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然而司马昭并不只有一个。 物理系的方教授也开口说道;“其实我对琴海是比较熟的,大家都知道,我儿子就在北海舰队服役,琴海那个地方,我年年都去。我跑一趟也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是七个小时的路程,连续坐七个小时的车也挺累的,就算现在走,到了琴海也都天黑了。还是我去吧!我年轻,身体扛得住。” 这次说话的是化学工程系的主任刘跃进,他比前面二位年轻五六岁。 沈院长瞬间感受到周围人的虎视眈眈。 这哪是去接人啊,这是去抢诺奖啊! 一群司马昭,净琢磨着夺我老曹家的江山!可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下一秒,沈院长“噌”的一下站起来:“校长,趁着天色还早,我赶紧出发,您要是还有什么指示,咱们电话联系!” 沈院长说完,也顾不得面子,一溜烟的离开了会议室。 诺奖级成果啊,谁敢跟我抢,我跟谁拼命! “招呼不打一下,就走了?不讲礼貌!”方教授嘴里嘀咕道。 “行了,老方,你就别埋怨了。我记得当初偷偷跑去电子系实验室的,还有你那个好徒弟陈明吧?”吴援朝开口问。 “对啊,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陈明也参与了实验,说不定他那里也有石墨烯的样品!”方教授一拍脑袋,得亏我还有个自闭人! …… 叶浩天刚走出教室,便被杨师兄给叫住了。 “杨师兄,找我有事?” “你舍友张伟的联系方式,给我一个。”杨师兄急切的道。 “你找张伟?他不是被开除了么?”叶浩天不解的问。 “看来你还不知道啊,他发表了一篇《科学》!” “科学?央视的那个电视节目?张伟上电视了?” 杨师兄顿时投来了鄙夷的目光:“你说的那是《走近科学》,我说的是《science》,世界三大期刊之一!” “不好意思,撒贝宁的主持太深入人心了。”叶浩天尴尬的答道。 “撒贝宁主持的是《今日说法》!” 杨师兄表示,撒贝宁可不背这个锅! 叶浩天则接着问道:“杨师兄,在这个《science》上发表文章,很难么?” “呵呵,何止是难,简直是非常难!我要是有一篇《science》,别说是以后留校任教,我都敢去评副教授!”杨师兄解释道。 “这么厉害!”叶浩天轻叹一声,突然想起之前自己帮张伟代收的快递,里面是一本英文杂志,好像就是《science》! “赶快回去看看!”叶浩天三步并作两步,迅速的跑回了宿舍,然后找到了那个快递包裹。打开一看,果然是最新一期的《science》。 然后叶浩天便在里面找到了张伟的那篇论文。仔细看了一遍,专业术语太多,没看懂! “不愧是我的大魔王,悄无声息的就搞了这么大的动作!” 此时,自闭人刚好返回宿舍,他看到叶浩天手中的期刊,开口说道:“你不是说,不能拆别人信件的么?” 叶浩天则指着手中的《科学》期刊,兴奋的说道:“陈明,你知不知道,张伟发表了一篇《science》!” 自闭人面无表情,仿佛毫无波澜。 “这是《science》啊!世界三大期刊,你怎么没反应?” “他做实验的时候,我也在。”自闭人缓缓说道。 叶浩天猛然想起来,前几天张伟带着自闭人,偷偷去实验室的事情。 也就是说,自闭人知道内情! 但下一秒,叶浩天的表情又变得郁闷起来。 心好痛! 这么大的事情,竟然瞒着我!我可是你的叶贵妃啊! 我们还是不是真爱了! …… 放寒假之前,电子工程系的最大新闻是,高考750分的天才张伟,期末成绩倒数第一! 上个月,电子工程系的最大新闻是,高考750分的天才张伟,被学校给开除了! 这个月,电子工程系的最大新闻是,那个已经被开除的,高考750分的天才张伟,发表了一篇《科学》! 那些本科阶段的同学,对此倒没有什么概念,主要是段位差的太大。 即便是清大这种学霸聚集的地方,能在本科阶段去期刊发论文的本就是少数,发sci论文的就更是凤毛麟角,至于《科学》,想都不敢想! 然而那些读到研究生的,却知道发表一篇《科学》有多厉害! 这毕竟是在2004年,以当时中国的科研水平,一篇《科学》的含金量可比现在高的多。 不夸张的说,哪个学者能在三大期刊上发表论文,科技部都得来函表示祝贺! 更深层次的学者,比如材料学、物理学和化工工程学博士以上级的,对此又是另一番看法。 他们知道石墨烯是多么重磅的一颗炸弹。二十一世纪的材料之王啊,只要能够广泛进入到应用领域,诺贝尔奖是必得的。 这就是发现者独有的优待!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两人或三人同时分享一个诺贝尔奖,而他们研究的都是同一领域。这两三人中,有一人是发现了某个科研成果,其他人则是对该成果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 这就是科学界颁奖的规则,只要发展者还活着,研究者就不可能独享这一个奖项。那个第一个发现的人,永远是排在最前面的。 后面的研究者们,即便是研究的再深刻,即便他的研究能够拿到诺奖,真到了颁奖的时候,他还是得排在发现者的后面。 如今张伟只有十九岁,他可以活足够长。其他的科学家,如何无论挖掘出石墨烯怎样伟大的特性,张伟这个发现者,永远都是排在最前面的! …… 此时的张伟,正在复读学校里刷题。 张伟肯定是不想来的,反正有高考真题,学不学都一样。 可张爸爸却用皮带逼着他来,他也只好就范了。 “想我堂堂诺奖级学者,竟然要窝在复读学校里刷题!” 此时,下课的新笔趣阁响起,张伟也长出一口气,出去放水去喽! 从卫生间出来,张伟掏出了手机,有两条未读的短信。 普通的复读生肯定是没有手机的,但张伟不一样,毕竟是高考满分的天才,有特权。 点开短信一看,一条是叶浩天发的,询问他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事情。 另一条则是自闭人发的,说是方教授向他要一份石墨烯的样品。 石墨烯的样品,出租屋里还有,张伟给自闭人回了一条短信,让他自己拿去送人情。 然后又给叶浩天回了一句,最近两天就会回去。 完成这一切以后,张伟仰望天空,突然觉得今天的天际格外的蓝。 “清大已经知道我发表论文的事情了,应该很快就会接我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