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2 查令十字街附近的交错暗巷,正上演一场无声追捕。 追的一方不占优势。 莫伦与麦考夫匆匆赶回伦敦,没来得及提前研究这一片的地图。 逃的那一方占尽地利。 史蒂文暗中蓄谋已久,早就盯上了小皮特逊一家,把周边道路该怎么进出都摸查清楚。 史蒂文跑得飞快,还故意朝不同方向扔掉假胡须、假发等伪装物,企图迷惑追捕者的视线。 大约跑了十分钟,再也听不到身后有动静。 他没有停下脚步,直接转入下一个岔道。在前方五十米的巷尾出口回到主路,那里载客马车较多,左拐就能拦到一辆车迅速离开。 顺利冲到路口,正要左拐,却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右侧不远处响起。 “乔治·史蒂文,站住!” 莫伦厉声大喊,其实不能百分百肯定那个匆忙跑路的背影就是史蒂文。 之前只闻其名,从没见过面。这个男人身形符合,他又没穿外套,很可能是故意扔掉衣服混淆视线。 史蒂文听到有人叫他姓名,下意识地回头。 看到莫伦出现在十五米开外的另一个岔路口,没时间去想这人怎么追到这里。 立刻转身,继续朝前跑,准备抢一辆马车。 却不得不急刹车停下脚步,因为与莫伦一起下车的男人就在前面的路口。 前有狼,后有虎。 这一刻,史蒂文深恨自己的小失误。 早知道应该做几枚手榴弹带着,现在能派上用处。 史蒂文冷笑,别以为这样就能堵住他。 一个冲刺,他跳下人行道,企图横穿马路。 只是左脚刚刚着地,忽觉不妙。 不好!哪个不长眼的乱扔垃圾,让他踩到香蕉皮了! 史蒂文冲刺的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收脚。整个人朝前摔去,在车行的马路上摔成狗吃屎。 还来不及咒骂,一辆两匹马拉动的大型公共马车朝他趴倒的方向快速驶来。 车夫没想到突然有人冲到路上,眼看只剩三米,马蹄就要踢爆对方的脑袋。 死死拉紧缰绳,扯开嗓子大骂:“前面趴着的,你有病啊!趴在马路中间做什么!快滚啊!” ‘对!滚!滚就不会被碾到。’ 史蒂文顾不上疼痛,立刻向后侧翻滚。 下一秒,侧脑却猛地剧痛,他能感觉到尖锐物品扎破了脑袋。 史蒂文不敢置信,伸手摸向侧脑伤口。 最后的意识是摸到了锋利的金属碎片。 怎么可能呢? 那么多次的危险实验,他都完好无损地活了下来,居然被毫不起眼的金属碎片给杀了? 他还没有实现震惊伦敦的目标,没有成为让伦敦恐惧的存在,怎么就…… 血, 从史蒂文左侧脑的翼点流出。 ——他死了。 变故发生得太快。 前后不超过十秒,史蒂文从快速飞奔到死不瞑目。 路人们甚至都没注意到有人企图横穿马路,公共马车夫正要多骂几句就看到男人一动不动地躺着,鲜血在他头下漫开。 喧闹的街道像被按下暂停键。 一秒后,尖叫四起。 “不好!死人啦!”“有人的脑袋裂开啦!” “天啊,是不是脑浆都流出了?”“上帝啊!这人是被马车撞死了吗?” 谣言在当事人面前被制造出来。 马车夫听到有人造谣他撞死人,立刻大声反驳: “没长眼啊,马蹄距离他还有一米半,凭什么说我撞他?鬼知道他为什么往马路上冲,还怪我?!” 知道内情的莫伦与麦考夫反而慢一步到死亡现场。 两人的脚速不慢,原本距离史蒂文也只有一二十米,无奈前方飞速形成了包围圈。 路人在短暂的愣神后,看热闹不嫌事大,快速地自发地团团围住死亡现场。 莫伦与麦考夫拨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才走到了史蒂文实体旁。 包围圈内侧出现一层“真空”状态。 路人们看热闹归看热闹,但自发地距离实体一米远,没有谁敢直接对史蒂文动手动脚。 紧接着人群齐齐发出“嘶”的抽气声。 莫伦直接上手了。她弯下腰,摆正史蒂文的脑袋,看清了他的受伤部位。 这是一个熟悉的受伤位置。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亲眼见识了脑部翼点的脆弱性。 麦考夫指触史蒂文的颈动脉位置,默数了半分钟,没有任何搏动。再试探鼻息,也没有反应。又观察瞳孔,呈散大状。 “乔治·史蒂文,确认死亡。” 麦考夫瞥了一眼路边。 史蒂文选择横冲的位置不好,是一处小型垃圾堆。果皮、金属块与废弃纸张等,零零散散地落了一地。 莫伦盯着实体,沉默两秒。 绝非同情,一个恶意制造爆炸恐怖的凶手是死有余辜。 也不是唏嘘,只是针对这种死亡方式,有些叫她说不上来的复杂感。 “史蒂文死得太快了。” 莫伦迅速回神,说:“他没交代剩下的那些弹药存放在哪里,不找出来会成为隐患。” 史蒂文突然丧生,来不及让他交代清楚爆炸案的前因后果。 现在必须找到他的落脚点,确认他是否有同伙,是否犯下其他罪案。 麦考夫翻找起史蒂文的裤子口袋,找出了一串钥匙、合计两英镑的零钱与三张收据凭单。 单据分别来自「摆渡仓库餐厅」、「老杰克百货铺」与「平价书店·南岸分店」。 三家店铺的地理位置有一个相同点,是在泰晤士河的南侧,需跨越伦敦桥。 与 日趋繁华的北岸不同,南岸多以码头仓库、货物集散地与各类工厂为主。 “让一下,让一下。” 有人一边拨开围观人群,一边喊道:“探员先生,您瞧!就是那两个人在打劫实体。” 莫伦与麦考夫自从来到史蒂文的实体旁边,一直能听到人群的议论声,是把那些话全都屏蔽了。 这次倒好,越说越夸张,两人怎么就变成打劫实体的? 雷斯垂德在巡街过程中被人叫住,说是不远处发生了命案事故,还有人打劫实体。 当他好不容易挤进人群,看清“劫匪”是谁,忽然有种多离谱也合理的感觉。 “两位,中午好。” 雷斯垂德一边向莫伦与麦考夫打招呼,一边挥散人群。 “不是打劫实体,是抓捕凶犯。大伙散了吧,都散了吧。” 人们听到追捕凶犯还是不愿意散去,更想要听个究竟了。 雷斯垂德:“都要留下是吧?好,欢迎你们留下。等会和我回苏格兰场做笔录,具体说一说你们看到的死亡经过。” 这话成功地让人群作鸟兽散。 看热闹,好玩;去苏格兰场,闹心。谁留下谁傻。 最想走的是公共马车车夫,但实体堵住了前路,后方的马车一辆接一辆来,无法调头。 车夫:“人,真不是我撞的。我没碰到他衣角,什么时候能把路给通了?” 雷斯垂德没法回答车夫具体时间,“你等一等,再等一等。搬运实体又不是扫垃圾,至少半个小时。” 麦考夫对雷斯垂德说,“探员先生,您来得真及时。实体就由您处理了,别忘带走他踩的香蕉皮,与导致他死亡的碎铁块。” 雷斯垂德:…… 工作量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是转移到他身上来了。他连死的是谁都不知道。 莫伦解惑:“地上的这位就是乔治·史蒂文。十五分钟前看到他时,他还是灰白胡须、灰白头发的驼背胖老头。 穿过几条暗巷后,他的伪装与外套不见了。他冲出人行道,准备横穿马路逃跑。但脚踩香蕉皮摔倒,试图侧翻躲避奔跑来的马匹,脑部撞上铁块被扎穿,死亡。” 雷斯垂德:“啊?” 让人头疼的投弹狂魔?居然死得这么窝囊又滑稽吗? 莫伦看到探员先生难以置信的表情,补了一句:“我们只是人类。” 人的命,有时候很脆弱。 雷斯垂德也不纠结了。最大疑犯史蒂文死了,总比在地铁上发生第三次爆炸,炸死一车厢的人要好。 “具体怎么回事?两位什么时候回的伦敦?为什么会在这里与史蒂文撞个正着?” 麦考夫懒得说。 那要从昨夜的山林地洞讲起,然后再分析史蒂文的心理,真是好长一段话。 麦考夫扔出一个词:“说来话长。” 雷斯垂德:“我不介意您长话短说。” 麦考夫微笑,如人所愿地给出精简版。 apapapldo?芄蝥?﹖??????睭??????敧?銑???葶??卟??拏憌n???衟??鹤?捫??apapaprdo 16想看山海十八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吗?请记住的域名16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雷斯垂德:好极了,这样的回答没头没尾,叫人更摸不清状况。 莫伦:“具体情况之后再说,您请先处理实体。福尔摩斯先生与我还要赶往下一个地点。” 雷斯垂德立刻问:“是哪里?该不会又有实体吧?” 瞧这话问的,又不是死神来了。 莫伦却笑了,“您的担忧不无道理,还请您找一二帮手准备着。之后有情况,我会及时寻求您的帮助。” 史蒂文的住处应该会有炸弹,也可能有没处理的动物实体,又有谁能保证没有人类实体呢? 这些肯定需要人去做收尾工作,先感谢雷斯垂德的主动自荐。 雷斯垂德:不!他才没有自请加班! 可话已出口,清查史蒂文的住处也是清查投弹犯的老巢,他找不到说不的理由。 麦考夫眼底闪过笑意,又有一个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对比一下,他比雷斯垂德好运。 昨天莫伦把他推进“检测所有指纹的大坑”,今天至少跳下来帮他一起作业。 不! 麦考夫立刻掐断大脑产生的错误庆幸感。 对比工作量的多少,没有丝毫意义,他该追求的是从一开始就不掉坑。 迅速叫来马车。 麦考夫只想早点了结史蒂文案,彻底终结投弹危机,然后调任清闲部门。 两人抵达伦敦南岸,前往票据显示的三家店,询问是否有人认识史蒂文。 这次很顺利,在第一家「摆渡仓库餐厅」就了解到史蒂文的情况。 服务生与老板都认识史蒂文,他是这里的老顾客,从九年前就时不时光顾。 在餐厅老板的讲述中,史蒂文曾经是一名海员,在「闪亮号」货船工作,一直跑「伦敦纽约」航线。 八年前,闪亮号托运一批货物,遭遇了海上风暴。 船毁了,货没了。船长、船员们与货商倒是都活了下来。 船上众人,以货商马侬的泳技最差。若非史蒂文舍命相救,马侬没法保全性命。 那一趟损失惨重。 船员们的亏损最轻,需要另找工作,好在没有负债。 船长没了一艘海船,要面对船东的索赔。货商马侬更搭上了一整船货物,要赔一大笔钱。 史蒂文离开了伦敦港,不再做水手。 他不是完全消失,每年都会带上一些山林野味回来探望马侬。 马侬亏掉大笔货款后,没有再做远洋贸易,而在伦敦南岸仓库搞起了仓库租赁。 规模不大,但可以不愁温饱,也算在伦敦有了房产。哪怕不能与北岸的房价市值相比,可总算安定下来。 马侬的妻子早逝。 五年前,夫妻俩 唯一的儿子腹泻病逝。 早年丧妻,中年丧子。 马侬的精神备受打击,后来他与史蒂文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渐渐把史蒂文当成了另一个儿子。 最后,马侬对史蒂文,与父亲对儿子无异。 一年前,马侬去世,把所有的资产都赠予了史蒂文。 ap 说多不多,是伦敦南岸的一间仓库与一栋小房子。 「摆渡仓库餐厅」附近的消息灵通人士,或多或少听闻过马侬与史蒂文的事。 大家对此津津乐道,都说这两人是被上帝祝福的没有血缘的一对父子。虽然各遇波折,但也各有人生的新收获。 那些温情脉脉,今天注定要被打碎。 莫伦与麦考夫捎来史蒂文的死讯,更带来他是爆炸案嫌犯的消息。 再怎么难以让人相信,当打开史蒂文继承的仓库,眼前景象让自诩了解史蒂文的人都闭嘴了。 仓库里有制作金属零件的机器、已经完工的十盒定时炸弹、一堆高危化学试剂,还有一个分新笔趣阁台。 台上暂无血迹,可那股血腥味挥之不去。 柜子里被切割的动物骸骨就是血腥味的来源。 在书桌抽屉内发现炸弹机关设计的稿纸,从废稿到最终定稿是一张不少。 以及一份法灵顿地铁站附近的短租合同,租期只有一个月,就是当下这个月。 根据南岸仓库附近住户回忆,自从马侬去世,仓库不再存放码头货物。 史蒂文说是暂时借给朋友使用,没说什么时候再次开放对外招租。 他本人也不常在南岸,每个月回来三四次。没人注意到那些危险物品是什么时候被放入仓库。 综合以上发现,再对仓库内各处物品的指纹提取比对,以及检查了法灵顿区的短租房屋后,确认乔治·史蒂文就是制造且投放两次炸弹案的真凶。 没有同伙,是他一人所为。 爆炸案虽然告破,但因为史蒂文暴毙,留下了一些未解谜团。 从爱尔兰传回的电报,孚德镇从来就不存在乔治·史蒂文,也没有哪个相似人士用别的名字在小镇留下生活痕迹。 不过,1870年史蒂文在都柏林电报公司的工作经历,得到了相关公司的证实。 该公司的人事档案记录中,史蒂文自称从孚德镇来,也能说一口流利的爱尔兰语。 时间线上,伦敦南岸的居民更早认识史蒂文。 1864年前,他作为水手在伦敦港出入。人们也都听他说起老家是爱尔兰首府边上的小镇。 史蒂文究竟来自哪里? 根据对他作案动机的分析,对应他死前的作案轨迹,毫无疑问他对伦敦地铁的执念颇深,童年与伦敦地铁发生过交集。 另外,还要问史蒂文与艾坪森林怎么发生关联? 他选定在伦敦远郊的森林打猎,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从什么时候开挖地洞? 他的 机械技术、化学知识与打猎本领分别从哪里学习?有老师吗?或是自学成才? 而在南岸仓库、继承的小房子、短租的房间内,都没有发现相关的书籍或资料。 莫伦推测“乔治·史蒂文(jsteven)”是真名,至少是被他本人认同的姓名。 因此,山林地洞入口开关与js相关。史蒂文在紧急逃跑状态中听到这个姓名,也仍旧会下意识地回头。 或许,通过寻找伦敦地铁修建旧闻与这个姓名的交集,有一定机会找出史蒂文过往的真相。 那一天可能会出现,也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毕竟时间久远,已经是二十年前的旧事。 当时英国知识税尚未开始废除,报刊业远不如现在发达,更不提记录一个无名之辈的遭遇。 有的真相,只能成为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1873年2月9日,又是一个星期日。 夏洛克来到蓓尔美尔街。 每月的第二个周日,如果学校没有临时安排,他就来伦敦与哥哥聚餐。 先询问爆炸案的后续。 他也参与了验证爆炸机关的阶段性实验,但没在报纸上读到更多报道。 夏洛克:“我看报纸,有几篇写到「北方剧院」也差点炸了,那与白厅的爆炸案相关吗?” 麦考夫:“亲爱的弟弟,你一定要在下午茶的甜点时间讨论这种无趣的话题吗?别忘了今天的主题——庆祝我成功离开外交部。” 不论凶手史蒂文的过往有多少秘密,对白厅造成威胁的投弹案是成功结案。 麦考夫作为功臣,在很多人不解的目光中,从二月初调职到非常清闲的档案馆。 这份调职看起来不像是奖励,更像是贬职。 新岗位的快乐,只需本人感受到就好。 麦考夫心情明媚,他终于摆脱了滴滴答答的电报声,再也不用处理庞杂海量的国内外消息。 每天喝喝茶翻翻书,闲得无聊去整理几份档案卷宗,闲适的工作时间就过去了。 夏洛克一直知道当哥哥不想说话的时候,再怎么催也听不到几句实话。 “恭喜您达成所愿。” 夏洛克却还是努力趁着麦考夫心情好,让他吐露内情。 “您不介意分享一下喜悦吧?您知道的,告诉我案发经过,就能让我开心起来。” 麦考夫抿唇。 好吧。面对弟弟,肯定与面对雷斯垂德不一样,他愿意多给一些耐心。 是以非常简洁的话语说完整起案件。凶手是谁,动机是什么,以及大致的作案计划。 省略了因为剧院拆弹,与谁相遇;省略了亲自前往艾坪森林;更省略了他的被坑经历。 麦考夫一口气说完,礼仪性地问:“还有什么疑惑吗?” 夏洛克正要张嘴。 麦考夫举起茶杯 ,以示不必多话。 “请不用追问。我没说的,或是你不便知道的,或是案情里的未解部分。你再提问也只是浪费难得的悠闲时光。” 夏洛克微笑。 听!这就是亲哥哥会说的话。是兄弟感情非常好的表现,否则也不会用词直白。 既然哥哥敢说,那么作为弟弟也必要有回应。 夏洛克直言:“恕我不能赞同一点。以往,你能使用「难得」去修饰悠闲,但这个形容与您现在的生活状态不符。情况已经变了,你从周一到周日都很悠闲,「悠闲」变得常见起来。” 夏洛克发誓他是在“善意”提醒:“亲爱的哥哥,你可别用错了形容词,小心语言的力量。” “夏利。” 麦考夫最不想听到就是重回忙碌,不让弟弟进入预言家模式。 “你在剑桥缺什么实验原料吗?我闲来无事,送你一批。你不如现在想一想,列个清单。” 夏洛克:我是会被实验材料收买的吗?好吧,我会。 拿出记事簿,唰唰地写了起来。 他一边写一边又忍不住好奇询问:“档案馆真的很清闲吗?有棘手的工作吗?” “没有。” 麦考夫坚定地摇头,但莫名想起昨天地下室内的一幕。 昨天,下午一点半。 他去地下室开始当天的整理旧资料工作。 旧资料很多,慢慢整理,十年也整理不完。 慢工出细活,本就没有快速完工的指标要求,每天抽一个小时慢慢理就行。 整理过程中,有一从架子上掉了下来,砸到脚背。 麦考夫拿起,是《欧美爱情故事》。 这个书名显然与存放市政建设资料的库房格格不入。 更诡异的是这是人皮做的。 麦考夫反复确认,肯定了自己没有判断错误。 人类皮肤的毛孔与其他动物是不同的,用人皮装订书籍虽然罕见,却从中世纪的欧洲就出现了。 除了一些个人癖好,人皮书多是用于惩戒与警告。 比如几十年前,英国就有本新的著名人皮书问世。 男子谋杀了情人。他被实施绞刑后,将他的背部剥皮。那张皮被用来装订相关刑事案件的卷宗封面,以震慑世人。 用人皮装订凶案卷宗,尚能用旧时行规去解释。 然而,一本爱情故事书为什么要使用人皮呢? 书,是手写的。 麦考夫当场匆匆翻了一遍,都是狗血桥段的爱情故事,没什么深意。 没找到署名。不仅没有作者名,也没有收藏者的姓名。 他不予置评地把书放回书架上,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这应该是以前某个员工上班躲懒看闲书时留下的。 只是一个问题在脑中徘徊不散。 这本《欧美爱情故事》不仅封面是人皮,就连书页也都是人皮。需要从 多少具实体上剥皮呢? 花园路别墅。 八天前,莫伦搬了进来。 她的二月新生活从入住新家开始。 在清理了谋财害命的萨米·沃尔与试图造成伦敦恐慌的乔治·史蒂文之后,日常生活与忙碌调查告别。 悠长假期终于开始了。 不必熬夜又早起。 想看什么看什么书,想练几套拳就练几套拳,想雕刻木头骷髅也不必赶工完成。 期间,邀请了一些人来暖居。 像是原电报公司的薇薇安与乌丽卡,还有终于能顺利开启新生活的露娜,以及辛苦善后的雷斯垂德探员。 有一封空白的邀请函躺在抽屉里。 莫伦最终没有邀请麦考夫。 于私,两人不熟。 于公,不再有任何事务往来,才是给摸鱼爱好者的最大礼物。 莫伦选择成全福尔摩斯先生一次。 感谢他为爆炸案的出谋划策,不给他增加额外的社交活动。 一切看似步入正轨。 来到十九世纪,收收租、数数分红的悠闲日子就要开始了。 月光斜照入窗。 莫伦望向天际,满月悬空。 她隐隐不安,因为上周的别墅大扫除中,发现阁楼的某块木板暗藏夹层。 打开夹层,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本名为《欧美爱情故事》的书。 书的内容主打狗血,比如第一篇是伯爵未婚妻与侍卫私奔。她简略扫了几眼就没兴趣了。 内容不是关键。 关键是整都是人皮做的,这得用多少具实体呢? 这样一,没有作者署名,也不知道是谁收藏的。它怎么会在别墅阁楼里? 四年前,瓦莱丽女士购买别墅时,将上任屋主留下的所有摆件都登记在册。 有一件算一件,这些物件也算在房屋售价内的,其中没提到人皮书。 购置别墅后,瓦莱丽一直没来居住。直至莫伦继承遗产,重新打开这栋房子的大门。 那么人皮书又是谁的?什么时候存在的? 或许是她想多了,区区一能掀起什么风浪。 莫伦说服自己不要总是多疑。 与其多想,不如早点休息。一觉醒来,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 不! 意识醒来后,没有看到太阳升起。 莫伦没睁眼就发现身下触感不对,她买的床单不是丝绸质地。 她在睡觉前也不点熏香,可鼻尖飘荡着一股甜腻的熏香气味。 最诡异,是指尖的触感不对。 用拇指触碰食指,这不是她的手指关节长度。 难道又穿越了?究竟怎么回事? 莫伦睁开眼,看到左手虚握着一。 虚握,因为那是虚影,不存在实体。 它的模样太眼熟,赫然是阁楼里人皮书的翻版。 尝试打开。 尽管虚影状的书被手指穿透,但确实能翻开。 扉页写着: 欢迎来到梦境世界,这本是您专属的《欧美爱情故事》,别人无法看见或阅览。 如果您不希望意识消散,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在现实中清醒。 接下来,请注意事项。』 莫伦:…… 她就想问一句,想放一个大长假是十恶不赦的事吗?为什么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