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原始搞科研

关灯
护眼
第112章 再次割稻子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部落门口的小广场也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专门的打稻场。</br>

为了避免去年稻谷四处飞散的窘境,宋遥巧妙地用木头围出了一个长方形的区域。</br>

虽然这个装置无法移动,但四面均可用于摔打稻谷,确保稻谷集中,不仅提高了打稻效率,还保证了稻谷的质量。</br>

宋遥一口气制作了三个这样的长方形打稻区,每个区域的边长都颇为可观,足以容纳十几人同时作业,确保秋收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br>

今年的水稻格外给力,尽管宋遥并未如去年那般细致照料,但它们依旧茁壮成长。</br>

每一株水稻上都挂满了沉甸甸的稻穗,宋遥随意数了几株,发现每株至少有三四十粒稻谷,多的甚至能达到七八十粒。</br>

在收割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稻田里的水必须彻底放干,并且要晒到地面坚实,足以让人行走。</br>

同时,稻田里养的鱼也到了收获的时候,即使有些鱼还太小,也得先捞出来,因为一旦水放干,它们便无处可逃。</br>

放水的过程相对缓慢,这样便让鱼群聚集在仍有水的地方。</br>

尽管这些鱼只在稻田里生长了几个月,但它们的体型明显肥硕了许多。</br>

令人惊喜的是,最初放养的鱼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数量有所增加,尽管多数还是小鱼苗,但这足以证明部落的稻田养鱼模式是切实有效的。</br>

相较之下,稻田养鱼的优势远超直接在河中圈养。</br>

河里的鱼往往难以增重,能保持原状已属不易,更多的情况是它们会日渐消瘦。</br>

即便有新生的鱼苗,也常会通过竹栏间的缝隙逃之夭夭,导致部落几乎一无所获。</br>

宋遥在部落的稻田里养鱼,每块田几乎都能收获七八十斤的鱼。</br>

小鱼被放回部落的临时鱼塘,而挑选出的几条大鱼则带回部落,让大家也能品尝到正宗的稻花鱼。</br>

这些鱼主要以稻田里的浮游生物为食,宋遥为了保持它们的美味,甚至连农家肥都很少使用。</br>

幸运的是,这片原始土地的肥力非常充足,再加上种植前宋遥撒了大量草木灰,稻田几乎没有出现过肥力不足的情况,每一株水稻都绿得发亮。</br>

稻花鱼的味道果然比普通鱼更胜一筹,肉质紧实,还带着淡淡的清香,口感极佳。</br>

只是这些鱼的体型稍显不足,稻田的环境限制了它们的生长,长到三斤几乎已是极限。</br>

当初宋遥放进去的多是不到一斤的小鱼,如今也鲜有几条能超过两斤的。</br>

鱼小了,刺就多,吃起来自然不如大鱼那么过瘾。</br>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r>

喜欢回到原始搞科研请大家收藏:()回到原始搞科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