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儿,在科班,尤其北电这样的地方,‘商业电影’的地位是比不上‘艺术电影’的。很少有科班电影人这么大大咧咧表示要做商业电影。
而‘影展导演’又是另一种特殊存在。
这几个字还是非常敏感的——它介于正经的艺术电影与非法拍摄之间——用另一个方式描述,这类导演就是为电影节拍片,通过拍摄在政治上标新立异、或者富有东方奇观色彩的作品,获得国际认同度,继而得到收益。
影展导演风评相当复杂,但不可否认,他们在国内电影市场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通过‘电影节’这个渠道维持了国内的电影产业。
某种意义上,贾科长就是这一类电影人的代表。
当然,私下里没人会承认这个身份。
“——商业电影好,我们国家现在就缺合格的商业片导演。”
韩三爷首先肯定了年轻导演的选择,继而放下手中茶杯,笑着摆了摆手:“你也别那么紧张,我和谢导、周老师都不是那种老古板……而且,影展导演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年轻人,其实应该多去学校外面转转,多参加几个电影节。哪怕被人嘲笑是影展导演也没关系。就像去年底的金陵独立电影节或者我们这边的北平独立电影节,就有很多投资人与制片人参加……电影节是一种市场,有影评人、发行商和投资商,他们到这个平台来发现新人、了解电影文化发展的新动向,同时也反馈市场需求,那些都是你们的机会。”
这话的意思,是中影不打算投资了?
郑钱心底琢磨着。
感觉跟这种人聊天真累!
“——说这么多,是因为我看你这部电影打算自己当制作人,对吧?”
韩三爷话锋一转,得到男生的肯定后,幅度很小的点了点头,语重心长道:“所以我让你多逛逛电影节,看看那些投资人与制作人是怎么做事的……你还年轻,没经验,第一步一定要走稳,一定要正规,如果想当独立制片人,就不要以为掏个钱就行了。要开公司……你这第一部电影投资超不过五百万,开个小规模纳税人就可以,能省不少钱。你去把公司开了,中影才有机会参投你的项目。如果你是以个人身份,以你现在的身份,没可能的。”
他摇了摇头。
郑钱却喜出望外,正想说话,却再次被这位中影掌门人打断。
“剧本带了吗?”
“带了,带了!剧本还有分镜头脚本,都带了!”年轻导演忙不迭从书包里翻出那两个厚厚的装订本。
“我带回去看看,如果没问题……”他翻了翻手中的剧本,没有细看,而是再次认真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年轻人,叮嘱道:“——国家正在研究《电影产业促进法》,估计两三年内就能落地。对青年导演的扶持在业界内外都是有广泛共识的,所以你这个项目的通过,在集团内部应该没有政策方面的阻力。中影有个‘青年导演计划’你知道吧?”
郑钱点了点头。
何止知道,当初这个计划刚刚出来,他就被热情过头的日暮拖着去报了名,结果因为年纪太小、还未毕业更无作品傍身,初审就被刷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