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不会要冯保的命,但抄家是肯定的。
一个贪婪敛财的太监,不过是收受贿赂,没阻碍张居正的改革而已。
要说有多大功劳,根本谈不上。
就算有功劳,朱翊钧也不会容忍这样一个巨贪。
而冯保除了贪婪,还自我感觉良好,不知趣,不懂得收敛。
张居正死后,他还依然如故,以为能拿捏内阁阁臣。
所以,冯保想不到捐家财以获谅解,只能是胡思万想,又忧又惧。
…………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平静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
张居正的病势又见沉重,消息流传出来,有人喜,有人忧。
朱翊钧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迎战的准备,东厂和镇抚司则是他最有利的武器。
永宁公主顺利出嫁,礼部的办事效率得到了朱翊钧的夸赞。
李太后眼见皇帝愈发成熟,退居后宫,等着皇帝走上前台。
京城的整治和建设在皇帝追加投资的推动下,进度喜人。
“按照这个进度,什刹海那边的商贸街和住宅区,也能在今年完工。”
朱翊钧看着工程汇报,甚是欣慰。
预租预售刚开始是不温不火,甚至是少人问津。
但看到工程进展迅速,朝廷是来真格儿的。
商贾富豪才纷纷出手,热度不断升温。
“瞧瞧,这就是大明朝廷的信誉。不到十分确认,谁都不敢轻易相信。”
朱翊钧看着收上来的钱财数字,自嘲地摇了摇头。
就这信誉度,还发行什么纸钞,不如拉下脸去明抢呢!
不管怎样,资金回笼,工程便能够持续进行。
谁也不傻,帝都房价上涨的大趋势已定,早买早得利。
“说到底,财货动人心,利益最有激励效应。”
朱翊钧沉吟着,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计划。
打倒一批奸商是肯定的,但发展工商的国策不变,他还要再扶持一批商贾。
他的目标是海商,通过他们发展海贸,也把大明的触角向外延伸出去。
全面开放海禁势在必行,海运取代漕运也是难定不移。
“朕要的是爱国商人,不是唯利是图的奸商。作为试金石,就从向辽东运粮开始吧!”
朱翊钧已经想好了,要官退商进,把一些官方的工作招标外包出去。
比如向辽东运输军粮,就公开招标,由海商来承揽。
商人能赚到钱,朝廷能少亏点,官府也能减少麻烦。
唯一受损的,就是原来能从运粮过程中,上下其手的贪官污吏。
“等打掉一大批冒头的反动派,朕就能大展拳脚,将各项政策推行下去。”
朱翊钧目光一闪,望向殿门。
张鲸进到殿内,恭谨施礼拜见,将托盘呈上,“内廷银作局已经铸好母钱,请万岁御览。”
朱翊钧掀开盖绸,拈起一枚银币,仔细端详。
银币还是要铸造,技术不过关,成本稍高,但总会不断进步。
一两银币正面是“万历”两字,背面是“一两”。
取其简单,花纹不繁复,能降低成本。
作为辅币的是五钱和一钱、两钱的小银币,也叫银毫子,同样是“万历”二字。
喜欢万历:朕成了暴君请大家收藏:万历:朕成了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