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字,好句呀!”张鲸谄笑着赞叹不已。
朱翊钧吐出一口长气,积郁消除了不少,又坐回椅中,挥手道:“收好。”
“是,奴婢收好,这便送去张府。”张鲸以为领会了皇爷的意思,殷勤地应承。
朱翊钧摇了摇头,说道:“要送去的,但不是现在。”
张鲸不明所以,见皇爷有些意兴阑珊,也不敢多问。
“来吧,来吧,快点亮招儿,朕已经等不及了。”
朱翊钧拿过奏疏题本,先是有些随意,但很快就专注起来。
虽不上朝,但朝政必须处理。
亲政已不用什么正式的宣布,张居正一死,冯保已圈禁,李太后必然会为儿子让路。
“这些就要自己做了,虽然之前也要过目,但性质却是不一样的。”
朱翊钧感觉到了肩上的沉重,此后,再没有那个操心辛劳的张先生为他分担。
虽然还有臣子可用,但能像张居正这样的——
朱翊钧一天都在乾清宫处理政务,不仅是政务,还有整顿京营,以及兵仗局的工作汇报。
纸壳定装弹已经生产出样品,这么简单容易,根本没有技术含量。
加了弹性钢片的燧发枪枪机,研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近乎成功。
朱翊钧在这段日子里还画了图纸,并去了兵仗局直接指导。
这个在技术上也不算有难度,只比火绳枪的蛇形枪机结构复杂繁琐了一些。
击锤要有力,带有一定的动能,使燧石与药锅上的打火片撞击摩擦发火。
这对于大明现在的制造技术,不存在任何困难。
有时候技术进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维局限。
就像燧发枪开始是转轮发火,由钟表匠所发明。
那就只能是高端武器,不能普及到普通士兵。
所以,武器的制造也只有化繁为简,降低成本,才能大规模生产和装备。
比如触发式地雷,在明朝就有。
万历八年,戚继光便曾制钢轮火石引爆装置“钢轮发火”。
这种发火方式,与最初的转轮燧发枪原理几乎一样。
工艺复杂,成本高,制约了其在战场上的大量使用。
对此,朱翊钧当然也有解决之道。
在抗战时期,地雷可是连老农民都能手搓出来的杀敌武器。
而且,在他看来,地雷这玩艺儿还是挺有用的。
京营的整顿训练,也有月余,初见成效。
三大营已经有两个营是齐装满员,还有一个营正在加紧整顿。
作为守卫京师的武装力量,也是朝廷能迅速调动的机动军队。
朱翊钧对京营的整训是寄予厚望,不仅将大量装备鸟铳,还将配备大量的火炮。
他要打造出一支样板军,按照他的想法,和戚大帅的指导建议。
不仅有着戚家军的严明纪律,还有着近代化军队的作战威力。
面对游牧民族,大明军队就应该是碾压式的强大存在。
“要提拔几个能工巧匠为官,能常进宫,接受朕的指导,朕能轻松不少。”
朱翊钧突然想到,兴许太监中也有,那就更方便了。
喜欢万历:朕成了暴君请大家收藏:万历:朕成了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