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历:朕成了暴君

关灯
护眼
第九十五章 谥号“文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不觉已近黄昏,朱翊钧看到孙暹抱着奏疏题本走了进来。

“万岁,此乃内阁票拟。”孙暹已经熟悉了工作流程,将重要的奏疏归在一起。

朱翊钧点了点头,伸手取过一本,看过之后,不禁露出了冷笑。

“这就来了吗?”还真是迫不及待呢!

谥号对于文官武将来说,就是身后名。

相当于人生总结,盖棺论定,或者说是葬礼上的追悼词。

在宋朝之前,文臣的谥号并没有严格的排名或等级之分。

例如,唐朝的名臣魏征、高士廉是“文贞”、“文献”、“文昭”等谥号。

而“文正”成为文臣最高谥号,则始于明朝的制度化。

由魏征首获“文贞”的前身,经过宋仁宗欲赐夏竦谥号“文正”而受阻。

直到范仲淹以“君国之伟,文臣之最”而获文正谥号。

这才使得诸如司马光等先贤,最终将“文正”推向了顶峰。

在明代,迄今为止,仅有李东阳、谢迁获得了“文正”的谥号。

至于以后那三位,方孝孺和倪元璐是南明追谥,刘理顺的含金量也不足。

所以,对于文官来说,能得到“文正”谥号,自然是最高的荣誉。

“文正”之后,依次的排名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

而礼部所拟,内阁拟票通过,给张居正的谥号竟然只是第三等“文忠”。

朱翊钧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桌案,知道战斗开始了。

“这是一次试探,想揣摩朕的心思。”

朱翊钧微抿嘴角,带着讥讽的笑意,提起了朱笔。

……………

张府。

张四维有些疲累地回到府中,刚休息了一会儿,门生李植便赶来了。

突然出现的变故,令张四维有些措手不及。

张居正备了遗疏密奏,举荐原礼部尚书潘晟,吏部左侍郎余有丁入阁。

张四维没料到此,有些措手不及。

尽管他还是递位为首辅,但潘晟位居次辅,能够牵制他。

而申时行向来中立,或者稍偏向于张居正。

余有丁也是张系干将,且与申时行同科,一为状元,一为探花,关系甚好。

“本相料申时行不甘屈居于潘晟之下,潘晟此人,难进易退,休休有容……”

张四维捋着胡须,分析着,解说着,思索着。

“张居正的谥号已准奏,看来,事有可为。”

张四维微笑起来,说道:“弹劾潘晟,万岁只要不留中不发,潘晟自会知难而退。”

李植颌首赞同,躬身道:“老师分析鞭辟入里,此事便交与学生。”

顿了一下,他又问道:“然后呢,张居正党羽甚多,且处要位。”

“慢慢来,时间是有的。”张四维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情,交代道:“吏部天官最为重要,王国光是下一个目标。”

吏部相当于后世的人事部,主管官员的任用,为六部之首。

只有拿下吏部尚书,便可以安排自己的人上来,贬谪对立的派系官员。

而且,王国光是张居正改革派的核心成员。

作为改革的实际推行者,他的吏治思想在落实“考成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王国光也是得罪了很多人,遭到很多官员怨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