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关灯
护眼
第297章 指鹿为马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297章指鹿为马

等耶律浚留下的两位太妃和三个新晋契丹新笔趣阁一脸满足地被宫人搀到另一个房间休息,赵俣才问怀中的萧普贤女:「她几个身份不一般,你将她们弄来,没问题罢?」
赵俣这也是玩过了,才知道那个没什麽经验的美妇和那个三十多岁了还是处女的美妇竟然是辽国的太妃丶耶律延禧的小妈,那三个契丹少女都是辽国重要大臣或重要将领家的女儿。
那三个契丹少女也就算了,估计在这个辽国快要灭亡的时候,她们各自背后的家族巴不得跟赵俣扯上关系,好多一条退路。
而那两个太妃,老实说,身份有点敏感。
萧普贤女胸有成竹地说:「一则,国破人乱,她等无家可归,官家将其收留,乃大善之举,无可厚非;二则,官家既已准备废掉辽主,立其子为辽国皇帝,挟辽天子以令辽国诸侯,自当恩威并施,方可教辽人听命行事,她们不过一些无关紧要妇人耳,若有辽人胆敢以官家收留她等指责官家,岂可留之?」
赵俣听明白了,萧普贤女这有点「指鹿为马」的意思。她明显是想用这招来测试辽国朝堂中谁顺从赵俣丶谁反对赵俣,以此巩固赵俣在辽国的权力。
可以想像,对那些附和赵俣祸害辽国这些身份不一般的辽国美人的辽人,萧普贤女会视其为自己的党羽,加以拉拢重用;
对那些敢对赵俣收这些有争议的辽国美人有怨言的辽人,则认定为反对者,随后藉机清除,排除异己。
这一行为本质上是通过混淆是非的手段,进行权力试探和政治清洗,最终达到独揽朝政的目的。
听了萧普贤女这一番深思熟虑丶逻辑严密的分析,赵俣不禁暗暗佩服她的心机丶手腕与决断。
赵俣轻抚着萧普贤女柔顺的发丝,心想,我应该是选对人了,你应该能帮我放干辽金两国的血,甚至能帮我耗干蒙古诸部的血,让我最终成为草原霸主,一统两原……』
赵俣不知道的是,萧普贤女看得很明白,耶律敖卢斡是萧瑟瑟的儿子,不是她的儿子,她甚至都不是耶律延禧的妃子,她当辽国的太后,不合理也不合法,只能是靠赵俣力挺她,她才能当上辽国的太后,获得辽国的最高权柄,没有赵俣力挺她,她分分钟都得被辽人给赶下台。
这就没什麽好说的了,萧普贤女必须牢牢地站在赵俣这边丶站在赵宋王朝这边,这她才能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而且,萧普贤女很清楚,赵俣之所以没有将辽国完全交给萧瑟瑟,就是因为萧瑟瑟心里有辽国,赵俣选她跟萧瑟瑟一块执掌辽国,就是因为这些年她一直坚定不移地帮赵俣算计辽国,帮赵俣从辽国取利。
关键,萧普贤女十分清楚,她跟萧瑟瑟不同,萧瑟瑟曾是耶律延禧的文妃,给耶律延禧生的儿子耶律敖卢斡有辽国皇帝的血脉能继承辽国,而她给赵俣生的那三个儿子体内流淌的都是赵宋王朝皇帝的血脉,是不可能继承辽国的皇位的,他们就算是继承,那也只能是继承赵宋王朝的皇位。
换而言之,萧普贤女虽然是契丹人,但自从她嫁给赵俣的那一天起,她实际上就已经跟辽国划清界限,成了赵宋王朝更准确地说是赵俣的人了。
所以,萧普贤女很清楚她的新笔趣阁该坐在哪边,她也用行动向赵俣表明,她一定会帮赵俣丶为赵宋王朝从辽国尽可能多地得到好处。
将这几个辽国美人献给赵俣,就是萧普贤女对赵俣忠诚的明证,也是她权谋布局中的精妙一环。她深知,这些辽国美人的身份虽敏感,却能在乱世之中成为一把双刃剑,一面可以用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辽人,另一面则能作为纽带将更多渴望生存与权势的辽人捆绑在赵俣的战车之上。
赵俣和萧普贤女经过充分的沟通后,又大战了一场。
一个多月后,萧普贤女和萧瑟瑟同时传来喜讯——她们又怀孕了。
与此同时,云地也传来了喜讯——宇文虚中他们捉到了耶律延禧……
……
将时间拨回半年前。
耶律余睹突然叛辽降金,出乎完颜阿骨打的意料。
反应过来,完颜阿骨打就不禁狂喜。
要知道,耶律余睹可是少有的能跟一众金国猛将正面交锋的辽国猛将。
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耶律余睹的身份背景足以撼动辽国的根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耶律余睹可不光是萧瑟瑟的妹婿,他还是辽兴宗耶律宗真的外孙。
因为有这样的身份,耶律余睹一直都是耶律延禧的亲信,常年执掌辽国的军队,他在辽国的地位差不多就相当于历史上的高俅,而且还是自己统兵的高俅,他对辽国的军事部署丶防御弱点乃至皇室内部矛盾了如指掌。
耶律余睹的投降,对金国而言,无异于得到了一把撕开辽国防线的「金钥匙」。耶律余睹能直接提供辽国核心防御区域的布防图,包括辽中京的兵力配置丶粮草储备,甚至包括燕平地区的兵力配置丶粮草储备。
耶律余睹还极为了解辽军将领的性格与作战习惯。
这能让金军避开辽国的精锐防线,精准打击其薄弱环节。
此前,金军虽连胜,但对辽国腹地的进攻仍需步步试探。
而如果有了耶律余睹的指引,那金军再南下,将如入无人之境。
还有,作为辽国皇室近亲与重臣,耶律余睹的叛降本身就是对辽国统治合法性的沉重打击。只要他在降金后,公开痛斥耶律延禧的「荒淫无道丶滥杀忠良」,并号召辽国境内的部族与将领「弃暗投明」,这直接就能动摇辽国的士气,不少原本犹豫观望的辽国官员丶将领会纷纷效仿耶律余睹弃辽投金,加速辽国统治体系的崩塌。
对辽国而言,耶律余睹的叛降则是一场致命的「雪崩」开端。
耶律延禧本就因连年战败而猜忌心极重,耶律余睹的叛变让他更加不信任身边的宗室与将领。
耶律延禧更愚蠢的是,随后竟下令诛杀了一批与耶律余睹有旧的大臣,这进一步将更多人推向了金国阵营。
同时,辽国的边防军因主将叛降而陷入混乱,部分部队直接溃散,另一部分则可以在耶律余睹的劝降下倒戈。
可以说,耶律余睹的投降,不仅让金辽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彻底失衡,更从内部瓦解了辽国的统治根基,成为辽金战争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辽国虽弱,仍有苟延残喘的可能;在此之后,辽国的覆灭似乎好像也许已进入倒计时。
完颜阿骨打是何许人也,他立马就意识到了耶律余睹叛辽降金的价值,并稳准狠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耶律余睹来投金国时,完颜阿骨打正在咸州,他很看好咸州这个地方。咸州是一座军事重镇,南临清水河,北依黄龙岗,素有「北枕黄龙南抚青龙」之说,完颜吴乞买已经在城内营造了好几座宫殿和寺庙。
得知耶律余睹来降,完颜阿骨打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后悔。他很后悔将耶律余睹的家人送给了赵俣。
不过,完颜阿骨打转念一想,这也是好事,如此一来,赵俣和耶律余睹就结成了死仇,耶律余睹也就不能再去投赵宋王朝了,至于女人,那还不简单,回头他送两个女真女人给耶律余睹,就能把耶律余睹牢牢地绑在金国的战车上。
这麽说吧,耶律余睹既然来投了金国,以完颜阿骨打的手段,肯定能榨乾耶律余睹的全部价值,不然,完颜阿骨打也就不是当世第一英雄了。
完颜阿骨打在金銮大殿里接见了耶律余睹。
一见面,完颜阿骨打就十分热情地招呼耶律余睹:「来来来,快过来,同我坐在一起。」
耶律余睹有些诚惶诚恐,他急忙跪地参拜:「臣拜见大金皇帝陛下,辽主沉湎于游猎,荒于政事,好与佞人游玩,远离忠直之士,刑烦赋重,民不聊生。臣粗知军事,曾经进策于辽主,但他不听不察。今大金疆土日益扩大,臣因此率部族户三千,车五百,牲畜数万来降。」
完颜阿骨打笑呵呵地说:「好好好,你若能为我立功,我会别当奖励和重用。」
完颜阿骨打赐宴盛情招待了耶律余睹,当晚就安排了两个女真贵族女去伺候耶律余睹,并答应让耶律余睹继续统领其所率之军。
完颜阿骨打的做法,让耶律余睹大为感动,进而将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给了完颜阿骨打。
有了耶律余睹充当金国的先锋,金军只用了一个多月就突破了辽国的防线,而且,在此期间,有大量的辽军被耶律余睹招降。
洪武十三年正月十四日,金军向辽中京进发。
这天,西北风刮得很猛,一阵紧似一阵地在旷野上尖叫着。
耶律余睹率领先锋军顶风冒雪,昼夜之间强行军三百多里路。
黎明时分,金军悄然来到辽中京城外的一座山岗上。
此时,风雪已停下,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宁静世界。
耶律余睹心情很激动,根据情报报告,耶律延禧此时就在中京城内。
耶律余睹想像着,耶律延禧被俘时究竟会是一副什麽样的神态呢?
辽中京建于宋辽《澶渊之盟》后的第三年,那时候辽国正是繁荣鼎盛时期。
辽中京是仿照赵宋王朝的东京汴梁而建,也是由外城丶内城和皇城三重城构成。
皇城住着契丹贵族,内城住着契丹平民,外城则住着汉丶女真丶阻卜丶渤海丶室韦等族百姓,层次很分明。
攻城从早晨开始,耶律余睹骑着一匹黑骏马精神抖擞飞驰而进,在他身后是千馀名精锐,他们一齐向中京城发起冲锋。
完颜斜也随后率金军主力赶来,将辽中京包围。
攻城战斗持续到中午,守城辽军获悉是耶律余睹率军攻城,便停止抵抗开城投降。
至此,辽中京也被金国所夺。
令耶律余睹怒不可遏的是,耶律延禧早已在半夜时分带领家眷和五百名卫兵顺着一条暗道逃出城去。
耶律延禧连夜逃到燕京,辽南京留守耶律淳劝他留在燕京组织力量与金军决战。
可耶律延禧哪有这个胆量?他封耶律淳为秦晋国王,令耶律淳在燕京组织力量抗击金军,他自己要到草原上去召集人马。
第二天,耶律延禧便携带家眷和卫兵离开燕京,跑到了鸳鸯泺。
鸳鸯泺是一个明镜似的湖泊,这里水很乾净,环境很宁静,水禽众多,尤其是栖息着成群结队的白天鹅。
这里是耶律延禧最喜欢的地方之一,他每年都要来一次。
可耶律延禧刚到鸳鸯泺,萧奉先就急急忙忙地跑来报告说:「陛下,刚刚接到探马来报,说余睹正率军朝这边奔来。」
这个消息让耶律延禧又惊又怕,他有些不知所措:「这可如何是好?」
萧奉先说:「余睹乃王子班之苗裔,此来实无亡辽心,欲立晋王耳。若以社稷计,不惜一子,诛之,可不战而退。」
耶律敖卢斡毕竟是耶律延禧的亲儿子,所以,耶律延禧不禁还是有些犹豫,他问萧奉先:「若诛晋王,余睹果真能不战而退?」
萧奉先劝道:「今十万火急,陛下不可再犹豫不决,不然危矣!」
耶律延禧居然真就糊涂到了这种地步,他听信萧奉先的谄言,下旨赐死自己的亲儿子耶律敖卢斡。
此时,辽国上下热烈盼望耶律延禧早日驾崩,好让耶律敖卢斡继统,开启辽国的中兴。
不想,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
耶律延禧一直活得好好的,而耶律敖卢斡竟然要被赐死了,辽国中兴的最后一点儿念想也没有了。
所以,听说耶律敖卢斡要被耶律延禧赐死,辽人无不痛哭流涕,人心也彻底解体。
这耶律熬卢斡也是一个死心眼,耶律延禧让他死,他就含泪拔出佩刀,准备自刎而死。
就在辽国的命运马上就要定型了之际,突然从鸳鸯泺的四周涌出了数万宋军,他们喊杀声震天,将鸳鸯泺中的人围得水泄不通……
……
本章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