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关灯
护眼
第298章 乱世佳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298章乱世佳人

张纯给宇文虚中的锦囊妙计上就三个字——鸳鸯泺。
以宇文虚中所掌握的巨大情报网,自然很轻易地就知道,这是一个地名,在张北县西北境的安固里淖,是契丹君主春季巡猎和处理军政事务的场所。
可宇文虚中却不知道,张纯给他的这个地名是什麽意思。
直到宇文虚中收到情报,说耶律延禧消失了,谁都不知道他人在哪里。
宇文虚中立马就想到了鸳鸯泺。
于是,宇文虚中找到了张俊丶张叔夜丶刘法丶李邈等人,在鸳鸯泺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耶律延禧一行自投罗网。
张纯会推演术,在赵宋王朝早已经不是秘密了。
当然,也有人怀疑,赵俣手上除了皇城司丶东厂丶锦衣卫以外,还有第四支甚至是第五支情报系统。
此事不仅外人怀疑,就连李彦丶杨戬丶宇文虚中这三个特务头子也有所怀疑。
因为很多事,他们这三个特务头子都不知道,赵俣和张纯却知道。
李彦丶杨戬丶宇文虚中虽然彼此没有沟通过,但他们都怀疑,有一支情报系统是张纯负责的,不然,张纯不可能知道这麽多事。
李彦丶杨戬丶宇文虚中不是没想过查一查那一两支隐秘的情报系统,可一来他们始终抓不住那一两支情报系统的踪迹;二来所有情报系统的经费都是赵俣个人出的,根本不用朝廷出一文,因此他们根本无从查起。
也正是因为如此,加上皇城司丶东厂丶锦衣卫相互安插密探丶相互监视,李彦丶杨戬丶宇文虚中,包括皇城司丶东厂丶锦衣卫的人,全都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他们彼此忌惮,又暗自较劲,使得赵俣能清清楚楚地了解赵宋王朝的一切,任何人丶任何事都瞒不了他。
在他们这些搞情报的人眼中,这赵宋王朝的朝堂之下,暗流涌动,每个人都是局中人,亦是布棋者,每一步都需谨慎思量,以免满盘皆输。
张纯不是第一次出手,而是每到关键时刻张纯都会出手,而只要张纯出手,就几乎没有失过手。
所以,有了张纯的提示,在宇文虚中的主持下,张俊丶张叔夜丶刘法丶李邈等人在鸳鸯泺这里做足了准备,只要耶律延禧一行来到鸳鸯泺,他们敢保证,就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结果证明,张纯又对了,几天后,耶律延禧一行真的来到了鸳鸯泺。
因为有老将刘法带队,宋军一直等到耶律延禧一行人完全进入他们的口袋阵,才开始行动。
就在耶律延禧拿起他的宝弓准备去狩猎天鹅,耶律敖卢斡准备听耶律延禧的命令自尽之际,四周号角齐鸣,如雷霆万钧,震颤了广袤的鸳鸯泺,旋即四周的宋军如同鬼魅般骤然现身。
耶律延禧手中的宝弓猛然一顿,箭矢尚未离弦,空气已凝固成紧张的对峙。他愕然抬头,只见四面八方,宋军如黑云压境,旌旗蔽日,将这片打猎圣地团团围住。
耶律敖卢斡见状,脸色苍白如纸,脖子上的弯刀下意识地拿了下来。他环顾四周,只见宋军如铜墙铁壁,密不透风,将他们团团围住,绝望如同寒冰,渐渐凝固了他的心。
耶律延禧回过神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不顾一切的逃,绝不能让任何人捉到他。
可眼前的局势犹如铁网重重,令耶律延禧动弹不得。四周宋军的呐喊声丶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如同死亡的序曲,回响在鸳鸯泺的上空。
耶律延禧放眼一看,到处都是水泄不通的宋军,进而深知,此刻的自己,已陷入绝境。
唯二让耶律延禧没有感到绝望的是,包围住他们的不是金军而是宋军,以及宋军只是围了上来,并没有动手的意思。
耶律延禧希望这些宋军只是图财,那样他花些钱,付出一些代价,还是能自保的。
耶律延禧看了萧奉先一眼,示意萧奉先赶紧去交涉,看看这支宋军是什麽情况,目的如何,能不能放过他们?
尽管萧奉先也不愿意以身犯险,可他深知此刻的处境不容许他有丝毫的犹豫与退缩。
于是,萧奉先硬着头皮,向前几步,高声喊道:「吾乃大辽枢密使萧奉先,请主将出来答话!」
萧奉先的声音在空旷的草原上回荡,不久,一员宋将策马而出,来到阵前。
这员宋将,挺拔矫健,身材魁梧壮硕,浑身散发着久经沙场的英武之气与威严之感。其眼神深邃犀利,透着睿智与果敢,仿佛能洞察战场上的一切风云变幻。皮肤因长期征战被晒得黝黑粗糙,须发浓密,气质沉稳,一看就不凡。
此人正是赵宋王朝的名将刘法,他沉声道:「吾乃大宋北辅军都统刘法,特奉皇命请大辽皇帝陛下前往我汴京一见。」
刘法此言一出,不论是跟刘法搭话的萧奉先,还是后面的耶律延禧,亦或是其他什麽辽人,全都如遭雷击,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一乾二净。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刘法已经清楚地表明了,所谓的偶遇丶图财,全是他们一厢情愿的妄想,宋军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耶律延禧这位大辽帝国的皇帝。
眼前这哪里是「请」,分明是早就盯上了我们,布好了局等着收网!』萧奉先张了张嘴,喉咙里像是被什麽堵住,半天发不出声音:「请……请陛下前往汴京一见,这分明是要捉陛下去大宋啊!」
耶律延禧攥紧了手中的宝弓,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连弓弦都被他捏得微微颤抖。他死死盯着刘法那张毫无波澜的脸,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赵俣那厮到底是对朕动手了!』
耶律延禧咬牙低语,眼前的天罗地网丶刘法口中的「皇命」,无一不在印证,这根本不是什麽突发事件,而是赵宋君臣处心积虑的算计。
事实上,耶律延禧早有感觉,他最大的敌人真未必就是一直像索命鬼一般追着他的完颜阿骨打,而是那个看着对他丶对辽国很和善实际上却是野心勃勃的赵俣。
这也是为什麽,耶律延禧哪怕是被金人从北追到南又从南追到东,也没有向赵俣求过援,还一直在防着赵俣,不论谁劝他都坚决不肯跟赵俣接触的原因。
不想,耶律延禧都这么小心谨慎了,最终还是落入了赵俣的圈套之中。
耶律延禧的目光在刘法以及他身后那黑压压的宋军身上来回扫视,心中那股不甘与愤怒如同烈火烹油,几乎要将他理智的最后一丝防线彻底焚毁。他深知,此刻的自己已如同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绝望中,耶律延禧眼角的馀光看到了他那几千匹可日行五百里的宝马以及宝马上那些装满辽国最好的宝物的皮囊,进而又生出了一丝希望。
耶律延禧给已经束手无策的萧奉先使了个眼色,然后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那些宝马和宝物。
萧奉先不愧是耶律延禧肚子里的蛔虫,瞬间就明白了耶律延禧是什麽意思。
萧奉先连忙向前,来到了刘法身边,然后脸上挤出谄媚的笑,压低声音说:「若将军肯网开一面,我大辽愿奉上金一万锭丶银十万锭丶日行五百里的宝马千匹丶美人百名,如何?」
萧奉先一边说,一边偷偷打量刘法的神色,盼着对方能露出半分动容。
一锭金(或一锭银)是五十两。
金与银的比例大概是一比十,一两银大约是一贯。
如此,一万锭金丶十万锭银大约就是一百万贯。
再加上一千匹宝马,一百名美人。
萧奉先代耶律延禧出的保命钱真堪称天价,足以令无数人心动神摇,便是换作寻常不太贪财的将领,恐怕至少也要犹豫再三。
可刘法听完,却面色依旧沉稳如山,目光中不见丝毫波澜,仿佛萧奉先所言金银宝马美人皆是虚无缥缈之物,与他毫无瓜葛。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法身后有大量的锦衣卫,还有赵俣的亲军神机左军,他不敢动这个歪心思,还因为,如今的赵宋王朝有「时论名将,必以刘法为首」之说,他有身为赵宋王朝第一名将的傲骨与格局。
刘法缓缓开口,声音冷冽如寒风穿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某岂会因一己之私而悖逆天命?再者,大辽皇帝陛下乃万金之躯,其尊贵岂是金银宝马美人所能衡量?吾等此番前来,只为请大辽皇帝陛下前往汴京见我家陛下,绝非为个人贪念所驱,还望诸位莫要自误。」
萧奉先还想再劝,不想,刘法也不再废话,而是冷冷地说:「诸位若不欲体面,某当为诸位体面之。」
随着刘法的话音一落,周围的宋军忽然间动作整齐划一,弓箭手张弓搭箭,铳手举着李琳铳,矛戟手紧握长兵,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仿佛连空气都为之凝固。
而阳光照耀在宋军将士明晃晃的兵器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更添了几分压迫感。
耶律延禧见状,脸色愈发惨白,他深知此刻已无任何转圜馀地,宋军势在必得,而他则如同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切割。他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与绝望,那不仅仅是对死亡的恐惧,更是对帝国覆灭丶自己身为末代皇帝命运的绝望。
这时,有几个辽国大臣和将领想上前劝耶律延禧体面,别让赵宋王朝的人笑话他们。
耶律延禧看懂了这些辽臣和辽国大将的意思,他立马就抢先一步扔掉手中的宝弓,又抽出腰间的弯刀扔在地上,朗声说道:「好!那朕便去汴京见见大宋皇帝,看看他到底有何事与朕商议!」
有了耶律延禧带头投降,那些不想死的辽国大臣和将领见状,也纷纷效仿,或丢弃武器,或下马投降。
皇帝和大多数大臣都投降了,那些早就不想为耶律延禧效命的辽国士兵更是争先恐后地放下了武器。
在这样的氛围下,那些原本还保持着些许抵抗意志想要拼死一战或是原本还心存侥幸幻想能趁乱逃脱的辽国大臣和将士,见皇帝与大多数大臣和将士都已投降,彻底崩溃瓦解,心中的最后一丝抵抗之火也随之熄灭。他们也默默地放下手中的兵器……
耶律敖卢斡也扔下了手中的弯刀。他不知道是庆幸他至少可以活下来,还是在哀叹他们大辽帝国的辉煌就此终结?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失去了灵魂的躯壳。周围的一切喧嚣与变动,都似乎与他无关,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历史的转折,也承受着个人命运的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张俊率领一支偏师包围住了一众辽国女人所在的大帐。
一些英勇丶坚强的乱世佳人躲在掩体后面张弓搭箭瞄准已经将她们团团包围的宋军,尽管她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屈与决绝,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这份抵抗显得如此渺小而无力。
张俊拿过大声公,朗声说道:
「前蜀高祖王建妃花蕊夫人有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战争乃男人之事,与女子何干?诸位娘娘何须以柔弱之躯,承担家国覆灭之重?」
「吾等奉命请辽主去汴京与我家陛下一见。此事福祸未定,诸位娘娘何必自误?」
「诸位娘娘皆万金之体,吾等绝不敢怠慢!」
「若诸位娘娘放下武器,走出大帐,吾等必以礼相待,妥善护送诸位娘娘前往汴京,绝不使诸位娘娘受到丝毫伤害!」
可能是张俊念的花蕊夫人的《述国亡诗》起了作用,也可能是张俊的话触动了这些乱世佳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她们之中不少人开始动摇——她们心中有对家国覆灭的哀伤,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有对生存下去的渴望。
慢慢的她们眼神中的决绝逐渐被无奈丶悲哀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等复杂的情绪所取代。
见此,大辽帝国的皇后萧夺里懒,长叹一声「唉!」,然后下令:「都放下弓箭,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
……
本章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