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听说你们项目被市里点了名?”</br>
“咱之前说的那批钢材,现在要不要先拉一车过去?”</br>
“账期方面……可以再宽松点。”</br>
还有一支原本中途撤场的土建队,派人来重新递了简历,“我们施工有保障房经验,也听说你们项目可能要扩展。”</br>
李向东并未马上回应,只是点头应下:“资料留一下,我们会统筹安排。”</br>
最让人意外的,是本地一家城投背景的银行支行经理,竟亲自登门拜访。</br>
“李总,上次您申请的500万流动授信,我们总部看了住建那边的文件,意思是可以重新评估额度。”</br>
李向东坐在办公室里,望着手中那份银行新版授信草案,沉默良久。</br>
这些年,他跑项目、磨合同、借关系,每一步都在解释“春雷是谁”。但今天,他终于不用再说服别人——只因一纸文件上有了政府的签字。</br>
“原来信任这东西,是能被批出来的。”他自嘲地笑了笑。</br>
他看向窗外,秋阳下,工地吊臂缓缓旋转,一砖一瓦仍在堆叠,但那些看不见的,像信任、声誉、信用线,正在悄然筑起一座更高的平台。</br>
刚进办公室,罗燕就递来一张打印纸:“市工业园区的函,上午刚送来的。”</br>
李向东接过一看,是园区管委的正式来函,不仅肯定春雷保障房项目“落地迅速、带动良好”,还提议邀请春雷置业参与园区周边配套开发,包括员工宿舍区、邻里中心、物流通道等一揽子工程。</br>
“他们想借我们‘试点经验’。”罗燕淡淡一笑,“实际是把我们拉进了他们的系统里,跟着一起跑。”</br>
“我们是民营,他们是平台,圈子突然放开了……”李向东指尖在纸上轻点,没说话,脑中飞速盘算:这是一次名正言顺地跨进政策层的机会。</br>
王哥却站在窗边,面色不轻松:“跑得快是好事,但别忘了,我们脚上还绑着债,资金周转、产线改造,一个都不能停。”</br>
李向东转头看着他,笑了笑:“这就是现实,背书不是护身符,是催命符。”</br>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r>
喜欢重生90年代,从混混到商界狂龙请大家收藏:()重生90年代,从混混到商界狂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