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七点,厂区办公楼三楼会议室灯光通明,窗外夜风掠过泛黄的玻璃,会议室内却一派肃然。桌上摊开着事故流程图、故障点照片和手写勘查记录,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油漆与焦塑的味道。</br>
李向东率先开口,语气坚定:“今晚不说场面话,只说真原因、真解决。”</br>
与会人员一字排开,林青青抱着资料夹坐在左侧,罗燕端坐电脑前,王哥搓着手掌,老陈和几名冷链组技工也一脸凝重。每个人眼里都写着疲惫,却没人退缩。</br>
罗燕插入U盘,投影幕上闪出PPT第一页:“贴片间火灾事故流程复盘”。她缓缓点头,开始讲解:“凌晨1点12分,电压异常波动……1点16分冷柜失效……2点29分林工发现升温异常,2点33分设备着火。”</br>
画面随语音推进,从冷柜电路图到温感贴纸变色,再到烧毁的电源接口,整个过程严丝合缝,毫无遮掩。李向东眉头紧锁,始终未打断。</br>
等PPT结束,他才扫视全场道:“今天谁也别想着推卸,一码归一码,问题要查,责任也得有人担。”</br>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没人反驳,唯有投影仪的风扇轻响。这个夜晚,没有空话,只有复盘与责任。</br>
沉默之中,一名年过五旬、穿着旧蓝厂服的冷链老技工缓缓站起。他理了理胸前的工牌,语气低沉却掷地有声:“那台冷柜,用了整整十年。氟利昂几乎干完了,制冷本就不稳。之前还能靠惯性撑着,一停电,就直接失守。”</br>
话音落地,全场微微一震。罗燕下意识看向林青青,后者点头应对,从资料夹中抽出几页纸:“这是过去五年的维修记录。冷柜系统主机一直没换,补氟记录上一次还是1988年。设备老化已经不是预警级,是实质隐患。”</br>
李向东眉头陡然一紧,视线锁定冷柜型号和编号。“也就是说——不是断电烧坏它,而是它早就站不住了?”</br>
老技工苦笑点头:“早就说过这柜子该换了,但一直没人批预算。”</br>
李站起身走到白板前,背对众人沉思几秒,忽然转头问王哥:“换掉整套——包括主机、管路、压缩机——要多少钱?”</br>
王哥咂了咂嘴,语气带着犹豫:“如果换国产的还能压,但你之前坚持用进口压缩机,加上储氟罐和管道重铺……粗估下来,要十五万。”</br>
这数字让现场空气一滞,预算赤字的现实悬在每个人头顶。但李却没有表现出犹豫,只默默扫视一圈,眼神逐渐坚定。</br>
这是一次迟来的专业尊重,一场设备真相的揭露,也是他作为厂长必须直面的抉择。</br>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账面压力、设备老化、时间节点,全都摆在眼前。没有人轻易开口,仿佛都在等李向东的最终定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