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堪破三千世相

关灯
护眼
第2章 垂翼南溟——庄周寓言中的不材之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南海有鸟翼垂天,不飞不鸣三千年。</br>

一朝振翅风云变,方知大智隐樗椽。”</br>

南华真人笔下的“废柴”</br>

战国乱世,漆园小吏庄周漫步山野。忽见匠石率众伐木,千年古柏应声而倒,唯有一株歪脖树孤存道旁。弟子问其故,匠石嗤笑:“此木臃肿曲卷,做棺则腐,为梁则折,实乃不材之木!”</br>

庄周抚树而叹:“正是这‘无用’,让它免遭斧斤之祸。”夜归茅庐,提笔写下《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墨迹未干,窗外风雨骤起——那些笔直挺拔的林木,此刻正成片折断在狂风之中。</br>

楚汉烽烟里的“自污术”</br>

汉初长安城,萧何跪听刘邦质问:“相国强买民田,所图为何?”老臣颤巍巍捧出地契:“老臣年迈糊涂,惟愿置些薄产养老。”刘邦冷笑掷还奏章,眼底杀机却悄然消散。</br>

这一幕,早在张良授计之时便已注定。当日韩信被诛,萧何问计于留侯,张良拾起茶盏:“君可见这青瓷?过于完美者,必招人碎之。”遂献“自污”之策。萧何故意贪墨,恰似古玉自琢其瑕,看似贬损价值,实为避过“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大祸。</br>

无用之用的三重境界</br>

(一)藏器于拙</br>

终南山中有老道,炼丹炸炉七次,被讥“不通火候”。某日盗匪劫观,见丹房狼藉,嗤笑离去。老道从容取出暗格中《参同契》,对弟子言:“世人只见我炸炉,谁见炉灰下埋着的九转金丹?”</br>

(二)示弱蓄势</br>

北宋汴河码头,新开茶铺掌柜逢人便叹:“算盘都拨不利索”。三年后漕帮查账,方知这“糊涂账房”竟用绳结暗记,将各船走私货物摸得门清。恰如《淮南子》所言:“大巧若拙,大辩若讷。”</br>

(三)以退为进</br>

明代江南藏书楼,主人专收“残卷断简”。后倭寇来袭,掠走整架《永乐大典》,却将那些虫蛀水渍的《农政要术》弃如敝履。殊不知张居正改革田赋的密折,正藏在某卷《齐民要术》的蛀孔之中。</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