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关灯
护眼
第110章 标哥出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书尾页 书架

马皇后微微颔首,转身下台,步入偏殿。不多时,赵怀恩快步而入,神色凝重。

“臣参见皇后。”他躬身行礼,随即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函,“此乃微臣近日调查所得,牵涉甚广,不敢擅作主张,请皇后定夺。”

马皇后接过密函,缓缓展开,眉头渐渐皱起。

原来,赵怀恩在查办李文昭一案后,并未放松对其他权臣的关注。他在一次例行巡查中,意外发现兵部尚书陈廷岳与边关将领有频繁书信往来,内容涉及军械调拨、粮草调度等敏感事项,且多处语焉不详。更令人不安的是,其中一封密信提及“时机已到”、“可图大事”等字眼,疑点重重。

“此事你可曾告知旁人?”马皇后沉声问道。

“未曾。”赵怀恩答道,“臣深知此事干系重大,若贸然张扬,恐打草惊蛇。故而只将部分可疑书信抄录呈上,请皇后裁决。”

马皇后沉默片刻,缓缓合上密函,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此事暂且封锁消息。”她语气坚定,“你即刻前往边关,以巡阅军务为名,暗中调查陈廷岳与边将之间是否真有异动。切记,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暴露身份。”

赵怀恩领命而去。

待他离开后,马皇后独自坐在殿中,思绪翻涌。她知道,陈廷岳虽非李文昭那般根深蒂固,却也是朝中重臣,掌管兵部多年,门生遍布军中。若其真有谋逆之心,恐怕牵连极广,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边疆动荡。

她思忖良久,最终提笔写下一道密旨,封存于锦盒之中,唤来心腹太监,低声吩咐:“即刻送去内阁,交由张阁老亲启。”

安排妥当后,她起身望向窗外,天色渐暗,晚霞映红半边天际。她喃喃自语:“风雨欲来,大明能否安然渡过?”

与此同时,京城之外,赵怀恩已悄然踏上北上的路途。他化名商人,一路低调前行,沿途暗访各地驿站、粮仓、军营,逐步拼凑出一幅隐藏在平静之下的阴谋图景。

数日后,他抵达宣府镇,这里是北方重镇,驻扎着五万精锐边军,由总兵官周世昌统领。此人乃陈廷岳旧部,二人私交甚笃。赵怀恩决定在此地深入探查。

他先是借机混入军营,假扮成新调来的文书官,查阅军饷账目和兵器清单,发现军中竟有多批军械被秘密调往长城外一处废弃堡垒,而这些调动并未上报兵部,亦无任何正式公文。

这一发现令赵怀恩心头一震。他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贪腐行为,而是有可能涉及军事叛乱的重大线索。

夜深人静之时,他悄然潜入那座废弃堡垒,果然发现其中有大量囤积的兵器、粮草,甚至还有数百名来历不明的士兵正在训练。他藏身暗处,仔细观察,终于认出其中几人竟是当年因贪污被革职的军官。

赵怀恩心中已有判断:陈廷岳极可能在暗中培植私人武装,意图趁朝廷不备之时发动突袭,夺取边关控制权。

他不敢耽搁,连夜返回京城,将所见所闻如实禀报马皇后。

听完汇报,马皇后脸色阴沉如水。她深知,若不及时制止,这场风暴将席卷整个北境,甚至动摇大明根基。

“立即传我口谕,命京畿卫戍军秘密集结,准备随时调动。”她冷静下令,“同时,召刑部尚书入宫议事,我要亲自审理此案。”

赵怀恩点头应命,迅速退下。

翌日清晨,皇宫内一片肃穆。马皇后端坐御前,面对跪伏在地的陈廷岳,冷冷开口:“陈尚书,你可知罪?”

陈廷岳面色苍白,但仍强作镇定:“臣…不知娘娘所指何事。”

马皇后冷笑一声,挥手示意赵怀恩呈上证据。一份份密信、一张张账单、一段段证词摆在众人面前,铁证如山。

陈廷岳终于瘫倒在地,面如死灰。

“你身为兵部尚书,竟敢勾结边将,私设军械库,蓄养私兵,妄图谋逆,罪该万死!”马皇后声音冷峻,“念你昔日也曾为国效力,赐你全<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家产充公,子孙流放三千里。”

话音落下,两名禁军上前,将陈廷岳押解而出。

此案一出,朝野震动。许多原本观望的大臣纷纷表态支持皇后,而那些曾与陈廷岳有染的官员,则惶惶不可终日。

马皇后趁势整顿兵部,提拔一批忠诚能干的年轻官员,彻底清洗军中隐患,确保边防稳固。

然而,她也清楚,这只是另一场较量的开始。

权力之争从未停歇,而她所能做的,唯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守护这片江山,直至真正太平来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书尾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