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善若水,寻安

关灯
护眼
第155章 高原寻踪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什么秘密?"程明好奇地问。</br>

"一种传说中的万能药方,能够根据病人体质自动调节成分。"博士压低声音,"帕拉塞尔苏斯的手稿中提到过,但语焉不详。"</br>

我心头一震。这与师父笔记中"药境"的描述何其相似!难道所谓"药境"并非实指地点,而是指某种理想化的药物配伍原理?</br>

继续上路后,道路越来越崎岖。海拔已超过4500米,我开始感到轻微头痛,程明则嘴唇发紫——这是高原反应的征兆。次仁多吉递给我们一包褐色药丸:"藏红花香砂丸,对高反很有效。"</br>

药丸入喉,苦涩中带着奇异的甜香,不出十分钟,头痛果然缓解。我仔细品味着药效,忽然意识到这配方与师父的"通窍散"有七分相似。</br>

"次仁,这药方..."</br>

"老藏医传下来的,"次仁专注地盯着前方险峻的山路,"据说最早来自印度,后来经莲花生大士改良。"</br>

印度、西藏、中原...古代医药知识的传播路线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或许师父与帕拉塞尔苏斯追寻的,正是这条横跨欧亚的医药文明交流之路?</br>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洛扎县城——一个被雪山环抱的小镇。次仁的表哥洛桑在镇政府工作,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安排好了边境通行证。</br>

"药王湖现在没人去,"洛桑用生硬的汉语说,"前年有地质队在那里失踪了三个人,后来就成了禁区。"</br>

"失踪?"程明紧张地问,"怎么回事?"</br>

"说是遇到了暴风雪,但..."洛桑欲言又止,"当地人说,那是药师佛在保护圣地。"</br>

晚饭后,我们检查装备。除了常规的登山用品,我还带上了铜铲和师父的笔记;冯·霍恩海姆带来了仿制的银刀和水晶棒;郑淮安则准备了一堆采样设备和检测仪器。</br>

"还差铜钵,"郑淮安清点着,"四器缺一,不知道会不会影响研究。"</br>

我翻开师父的笔记,指着其中一页:"看这里——''四器各有所长,铲主升,刀主降,钵主化,棒主导''。也许不一定需要四器齐全?"</br>

"更像是描述药物炮制过程中的不同工具作用。"冯·霍恩海姆分析道,"铲用于翻炒,刀用于切割,钵用于研磨,棒用于搅拌。"</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请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寻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