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善若水,寻安

关灯
护眼
第162章 边境迷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是我。"他脸色阴沉,"是极地研究所的安德烈耶夫,他与''香巴拉生物科技''有合作。"</br>

我们立即联系国内相关部门,详细汇报了金属片和边境遗址的情况。三小时后收到回复:中国科考队已组建,由中科院考古所牵头,特邀我们团队作为医药史顾问参与。</br>

"但有个条件,"对接的官员严肃地说,"必须严格保密金属片的存在,特别是它与边境遗址的潜在关联。"</br>

回国前,我们见证了金属片的初步分析结果:其锎247含量是铜铲的三倍,且含有一种前所未见的稀土元素组合。最令人震惊的是,在特定频率的电磁场中,它能显着增强某些抗生素的活性!</br>

"这不就是古代版的靶向给药系统吗?"瑞士的实验室主任惊叹,"这块金属简直就是纳米技术的宏观体现!"</br>

带着加密数据回国后,我们立即投入边境考察的准备工作。程明负责整理帕拉塞尔苏斯笔记中的地理线索,郑淮安则联系西藏的次仁多吉,请教高原医药知识。</br>

出发前夜,程明在药膳馆阁楼整理师父遗物时,发现一个尘封的木匣。里面是一封泛黄的信件,信封上写着"吾徒程远亲启",笔迹正是玄静法师的。</br>

"爸!快来看!"程明的声音带着颤抖。</br>

我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里面是师父熟悉的蝇头小楷:</br>

"远儿:</br>

若你读到此信,想必已见铜铲之奇。为师有一事隐瞒多年——三十七年前,我云游至错那,遇雪崩得救于一老僧。他引我至一山洞,内有古殿残垣,称此地乃药王殿外院..."</br>

信中提到,师父在山洞中发现了几块特殊金属片和半卷医典,后来制成铜铲等药具。老僧叮嘱他"非时不传",因此师父一直等到晚年才将铜铲传给我。</br>

"错那..."程明迅速定位,"就在边境线中国一侧!离这次山体滑坡点不到二十公里!"</br>

我们连夜将信件内容汇报给科考队领队——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长周明华教授。他立即调整了考察路线:"我们先去错那方向,看能否找到玄静法师提到的山洞。"</br>

次日清晨,科考队从拉萨出发。车队穿越雅鲁藏布江河谷,向东南方向行进。随着海拔升高,我的太阳穴开始隐隐作痛,但内心的激动压过了不适。</br>

"程教授,"周教授在越野车后座摊开地图,"根据您师父的描述,山洞应该在这个山谷里。"他指着一个马蹄形山坳,"但卫星图像显示这里常年云雾笼罩,地形复杂。"</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请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寻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