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关灯
护眼
第505章 卧龙凝思,疑虑暗生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些问题,即便是我提出的“分组、分批、沿途设防、以空间换时间”等策略,也仅仅是理论上的最优解,</br>

实际执行起来,必然是困难重重,甚至可以说,成功的希望极其渺茫。</br>

他真的就如此轻易地全盘接受了我的“乐观”估计吗?</br>

我回想起议事过程中,孔明发言的每一个细节。</br>

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用最精妙的语言,为主公描绘出一幅“纵然艰难,亦有希望”的蓝图,将主公的决心最终巩固下来。</br>

他的附议,看似天衣无缝,滴水不漏。</br>

但现在想来,他似乎巧妙地避开了对某些执行层面的“硬骨头”进行深入的诘问。</br>

他没有过多地质疑我提出的那些看似过于理想化的后勤保障方案,也没有深究我与元直之间那种近乎心有灵犀的默契配合。</br>

那并非是他想不到,以他的智慧,这些潜在的疑点不可能逃过他的眼睛。</br>

唯一的解释是,他选择了…暂时搁置。</br>

为什么?</br>

是因为大敌当前,团结为重,不宜节外生枝?</br>

还是因为,他虽然察觉到了异样,但缺乏实质性的证据,无法形成明确的判断?</br>

抑或是,他隐约猜到了,在这条看似悲壮的“明线”之下,可能还潜藏着另一条不为人知的“暗线”?</br>

我看着他缓步走到一处廊柱旁,停下脚步,抬起头,望向那阴沉的夜空,羽扇轻轻摇动,仿佛在驱散心中的迷雾。</br>

我知道,我与元直在核心密室中的“双轨计划”,保密措施是最高等级的,绝不可能外泄。</br>

但计划的执行,必然会牵动无数资源,调动诸多人员,哪怕再隐秘,也难免会留下蛛丝马迹。</br>

尤其是在玄镜台的运作、格物工坊的转移、崇文馆的迁徙、</br>

以及那些核心精锐的秘密集结过程中,虽然都打着各种掩护的旗号,</br>

但对于孔明这样心思缜密、善于观察的人来说,长时间下来,未必不能从中嗅出一丝端倪。</br>

他现在或许只是疑虑暗生,一种基于直觉和逻辑推演的模糊感知。</br>

他感觉到我的方案“好得不太真实”,</br>

感觉到我与元直之间存在着某种超出寻常同僚关系的深度绑定,</br>

感觉到在这场关乎生死的撤退中,我似乎还保留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底牌。</br>

这种感觉,对于诸葛孔明而言,恐怕是相当不舒服的。</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请大家收藏:()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