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战,二战风云

关灯
护眼
第11章 苏军大反攻与德国溃败 ,从第聂伯河到柏林的终结之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苏军推进1000—1500公里,收复全部国土,解放波兰、罗马尼亚等10个东欧国家,歼灭德军约200万人,摧毁其40%的装备;</br>

- 切断德国与巴尔干、北欧的资源联系(如罗马尼亚石油),使其战争经济濒临崩溃;</br>

- 为1945年攻入德国本土扫清障碍,与美英盟军形成东西夹击态势。</br>

三、柏林战役(1945年4月16日—5月8日):纳粹德国的最后挣扎</br>

1945年春,苏军已推进至距柏林60公里的奥得河—尼斯河一线,与美英盟军在易北河会师(4月25日),完成对柏林的合围。希特勒困守柏林,企图“死守首都等待美英分化”,但苏军的最终攻势彻底粉碎其幻想。</br>

(一)兵力部署与战前态势</br>

- 苏军:朱可夫元帅指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主攻柏林正面)、科涅夫元帅指挥乌克兰第1方面军(迂回南翼)、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牵制北翼),总兵力250万人、坦克6250辆、火炮4.1万门、飞机7500架。</br>

- 德军:柏林卫戍区(戈培尔任专员)下辖“维斯瓦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残部,约100万人、坦克1500辆、火炮8000门、飞机330架,依托三道防线(奥得河防线、柏林外层、市区核心)死守。</br>

(二)战役过程:血火中的首都攻坚战</br>

1. 突破外围防线(4月16日—21日)</br>

- 朱可夫方面军在奥得河发起强攻,以“喀秋莎”火箭炮饱和轰击开路,5天突破德军两道防线,推进至柏林近郊;科涅夫方面军强渡尼斯河,迂回包围柏林南翼德军。</br>

- 德军“人民冲锋队”(老人与少年组成)以街垒、废墟为依托顽抗,但缺乏重武器,防线迅速崩溃。</br>

2. 市区巷战与国会大厦争夺战(4月22日—30日)</br>

- 苏军分多路攻入柏林市区,与德军展开逐街逐屋的拉锯战。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师以坦克和火焰喷射器死守总理府周边,苏军每推进100米需付出伤亡500人的代价。</br>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br>

喜欢一战,二战风云请大家收藏:()一战,二战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