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关灯
护眼
第7章 长春市《九台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吉林省中部、长春东北部,有一片总面积达3371.51平方公里的土地——长春市九台区。这里地形呈西南东北狭长状,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九台区下辖14个街道、2个镇、2个民族乡,每个区域都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九台独特的城市风貌。</br>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br>

九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虞、夏、商、周时,这里是肃慎人的家园,他们以渔猎、畜牧为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两汉魏晋时期,此地归属于扶余国,扶余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逐渐融入当地,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城市聚落开始形成。</br>

扶余国灭亡后,从南北朝到隋唐初期,九台区成为靺鞨地。唐代,随着渤海国的兴起,这里属渤海的扶余府辖境,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传入,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辽代时,九台区为东京道黄龙府辖境,辽代的政治制度和军事防御体系在此留下印记,当地的城镇建设和交通网络得到进一步发展。金代,这里归上京路济州管辖,大定二十九(1189年)济州改为隆州,贞和初(1214 - 1217年)为隆安府,九台区也随之归属隆安府 ,女真文化在此传播,农业、商业和手工业持续繁荣。</br>

元代,九台区属开元路辖境,开元路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明代,九台区受奴儿干都司管辖,见证了明王朝对东北地区的经营与统治,卫所制度的实施巩固了边防,也推动了当地的开发。</br>

清康熙九年至二十年(1670 - 1681年),清政府修筑柳条边,九台作为北数第九台,分为上九台和下九台,县城设在下九台,后改为九台,这便是九台名称的由来。柳条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流动,但也保护了东北地区的生态和满族传统文化。1932年,九台设治建县,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1988年撤县设市,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14年撤市设区,九台区融入长春市的发展格局,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br>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九台区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它被誉为“中国萨满文化之乡”,萨满教作为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通过萨满巫师与神灵沟通。在九台,传统的萨满祭祀仪式仍在一些特殊场合举行,神秘的舞蹈、独特的吟唱,展现了古老文化的魅力。</br>

作为“中国满族剪纸艺术之乡”,九台的满族剪纸历史悠久。满族剪纸题材广泛,有神话传说、民俗风情、生产生活等内容,以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有的线条粗犷豪放,有的细腻入微,这些剪纸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满族文化的生动记录。</br>

九台区还享有“中国鹰猎文化之乡”的美誉。鹰猎文化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在九台传承已久。猎鹰是猎人的得力助手,猎人通过长期的训练,与猎鹰建立起默契的关系。冬季,猎人带着猎鹰在山林间狩猎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也是九台独特文化的体现。</br>

此外,九台区人才辈出。近代的成多禄、徐鼐林被誉为“吉林三杰”,他们在文学、书法等领域造诣深厚,作品风格独特,对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的藏学家王沂暖,深入研究藏族文化,翻译了多部藏族经典着作,为藏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书法家郝幼权的书法作品笔力雄健,兼具传统与创新;画家袁伟民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了九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还有军工专家于本水、雷达专家贲德、石墨烯专家刘忠范等院士专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