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关灯
护眼
第15章 何为人,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凡凭己身叩问修行门径者,</br>

无不跋涉于一条浸透孤寂与苦痛的幽径。</br>

经年累月,那路上每一枚足印,至今仍如烙印,深嵌于心魂。</br>

熬炼筋骨时,若非以意志紧锁牙关,瞬息之间,溃败之念便如潮涌。</br>

淬磨心性处,内景之荒芜枯寂、焦灼烦闷,竟令人在恍惚间,追忆起筋骨撕裂的痛楚——那竟成了一种可触摸的“实在”。</br>

倘若未历此间磋磨,便妄图一步登临霄汉,</br>

所得非为超脱,而是失却了生命的实感。</br>

轻佻如羽,狂妄如云,终成无根之萍,失重之尘。</br>

所以盗天丹的逆天功效会伴随着如此可怕的死亡率,特别是没有修行天赋的人更是十死无生。</br>

---</br>

当众生匍匐于地,享四足之迅疾,溺爬行之安逸,</br>

偏有异类昂首向天,挣骨节如拔山,立一身为碑——</br>

此谓人。</br>

《孟子》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br>

此“几希”正在那根顶天的脊梁:</br>

头颅举而承三光,足踵立而摄九壤,</br>

以一身骨肉在洪荒中竖起“不贰”的坐标。</br>

庄子叹:“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人间世》</br>

然人宁舍形骸之“全”,也要立起精神的“缺”——</br>

这立着的姿态,原是向天地交出的诚的投名状。</br>

何为诚?</br>

《中庸》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其为物不贰。”</br>

此“不贰”在天为日月代明,在地为江河奔涌,</br>

在人则是脊椎里那根通天彻地的气脉。</br>

当百节脊椎如锁相衔,</br>

浩然之气自涌泉喷薄,沿玉柱贯天门——</br>

清阳升为云霓,浊阴堕作尘泥。</br>

庄子谓“虚室生白”,</br>

正是脊正直则心腑明,形骸竟成天道流通的琉璃盏。</br>

何为人,诚?</br>

在《人间世》的荆棘路上,答案有三重证悟:</br>

一曰 “形诚”:</br>

任它巉岩压顶,脊骨节节咬碎也不折——</br>

此乃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骨相。</br>

二曰 “行诚”:</br>

自己选的路,纵虎狼当道也走成坦途——</br>

如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以双足丈量天道不贰。</br>

三曰 “神诚”:</br>

修得形正、气通、意坚时,</br>

方知顶天立地之大舒畅,</br>

原是宇宙正气穿身过窍的大自在。</br>

若贪恋爬行便利曲脊求安,</br>

顷刻间气滞神昏——</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