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关灯
护眼
第908集:激励方案科学制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刘好仃把文件袋轻轻放进抽屉,锁扣发出“咔”一声。他没看手机,也没翻笔记,只是坐回椅子,把桌面三样东西重新摆成一排:排班表、蓝皮本、圣保罗的邮件复印件。阳光从窗缝斜切进来,照在蓝皮本的边角上,那里的磨损像是被岁月磨出的包浆。</br>

“昨天说的‘三类必做’,咱们得变成能落地的条文。”他开口,声音不大,但会议室里没人走神,“不是喊口号,是定规矩。”</br>

小周翻开平板,调出白板照片:“物质打底,荣誉提气,发展铺路。这三维,咱们按‘底线、高频、种子’来配。”</br>

老张推了推眼镜:“说白了,就是先保命,再暖心,最后种树。”</br>

王姐笑了:“你这比喻,比财务报表生动多了。”</br>

刘好仃点头:“对。健康保障是底线,不能少;生日卡、闪光墙是高频,得快;技能认证、带徒积分是种子,要慢养。”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三角,“三类项目,三类资源,不能混着算账。”</br>

小周突然问:“那不同厂区呢?青岛那边好几位工人提过‘调休换时间’,圣保罗那位技工就想要张厂报照片,深圳这边年轻人盯着技能认证不放。”</br>

“需求不一样,方案就不能一刀切。”王姐翻开蓝皮本,“我在想,能不能搞个‘一模三区’?同一个激励模型,但各地侧重不同。”</br>

刘好仃把三角图往中间一推:“物质撑底线,荣誉做高频,发展育种子。深圳重成长,荣誉和发展多投点;青岛重家庭,高频类里加调休积分;圣保罗那边,荣誉感强,闪光墙和厂报联动,照片登上去,邮件发回来。”</br>

老张翻着数据:“如果只推高频和底线,预算能压在2%以内。但发展类一旦铺开,后续肯定要动绩效体系。”</br>

“现在不动。”刘好仃说,“咱们先做能做的。让人知道,厂里不光看打卡,也看人。”</br>

小周调出方案草稿:“那试点项目怎么排?”</br>

王姐合上蓝皮本:“我觉得,闪光墙和生日卡必须先上。员工最怕的不是没奖励,是干了没人知道。这两项成本低,见效快,还能让大伙儿信——厂里真在动。”</br>

老张点头:“信了,才敢指望后面的。”</br>

刘好仃在纸上写下“双轨并行”四个字:“短期先亮光,长期铺路。闪光墙和生日卡,三个月内试点;技能认证和带徒积分,同步设计,但不急着推。”他抬头,“光要亮得快,也得留得住。”</br>

小周在平板上拉出甘特图,把“闪光墙建设”标为绿色,“技能认证体系设计”标为黄色,备注一行小字:“流程待定,需联动人事。”</br>

老张盯着那行字:“联动?人家人事部一年开三次会,咱们这方案递上去,怕是得等半年。”</br>

“不等。”刘好仃说,“咱们先做方案,让他们没法说‘没依据’。”</br>

王姐忽然说:“其实,闪光墙能不能不只贴名字?让推荐人写句话,说说为啥推这个人。”</br>

小周眼睛一亮:“比如‘他连续三个月替夜班同事热饭’,或者‘她主动教新工用检测仪’?”</br>

“对。”王姐点头,“不是表彰,是讲故事。人记名字,不如记事。”</br>

老张哼了一声:“又要写又要审,麻烦。”</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