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那宏伟壮丽的宫殿之中,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一片片金黄。李承乾身着一袭明黄色的常服,端坐在书房的书桌前,四周静谧无声,唯有偶尔传来的微风,轻轻拂动着书页。</br>
此时,《宝丽经》的部分译文正摆放在他的面前。李承乾微微俯身,目光专注地研读着,时而轻轻皱眉,陷入沉思;时而微微点头,似有所悟。他的手指轻轻划过纸面,仿佛要透过那些文字,触摸到佛法深处的奥义。</br>
随着阅读的深入,李承乾的眼神中渐渐流露出惊喜之色。他猛地挺直身躯,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不禁脱口而出:“妙啊!这《宝丽经》的教义竟与我武周政权的需求如此契合!”</br>
《宝丽经》中所阐述的一些理念,诸如众生皆可通过自身修行获得解脱,强调内心的净化与对世间秩序的尊崇等内容,让李承乾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教义若能合理宣扬,对于稳固武周政权、教化百姓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br>
他仿佛看到,在《宝丽经》教义的引导下,百姓们一心向善,遵循着道德与秩序,整个大唐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这种契合,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李承乾对于巩固统治的思索。</br>
“来人!”李承乾高声喊道,声音在书房中回荡。</br>
一位身着青色服饰的内侍闻声赶忙走进书房,恭敬地垂首问道:“陛下有何吩咐?”</br>
“速传朕的旨意,宣菩提流支高僧进宫,朕要亲自嘉奖于他。”李承乾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急切。</br>
“遵旨!”内侍领命后,转身匆匆离去。</br>
不多时,菩提流支在内侍的引领下,踏入了宫殿。他身着那身标志性的绛红色袈裟,神色平和,眼中透着睿智与谦逊。进入书房,见到李承乾,他赶忙双手合十,躬身行礼:“陛下召见贫僧,不知有何事吩咐?”</br>
李承乾面带微笑,起身相迎,热情地说道:“高僧请起。朕近日研读了《宝丽经》的部分译文,实在是赞叹不已。高僧的译经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br>
菩提流支谦逊地说道:“陛下过奖了,贫僧不过是做了些分内之事,能让陛下满意,实乃贫僧之荣幸。”</br>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高僧不必谦虚。这《宝丽经》的教义与我大唐政权的理念高度契合,对于教化百姓、稳固国本有着重大意义。朕从未想过,天竺佛法竟能与我大唐的治国理政如此相得益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