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仁盛在县衙大堂的雷霆手段,如同一颗投入通县这潭死水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开来。吏员衙役们被钱有禄连踢带打地驱赶着,在半个时辰内连滚带爬地赶回了县衙,个个灰头土脸,气喘吁吁,脸上带着惊惧和后怕。点卯、查验印信、交接文书账册的过程,在孤仁盛冰冷目光的注视下,进行得异常“高效”和“顺利”,再无人敢有半分懈怠或搪塞。</br>
钱有禄更是全程赔着小心,脸上那谄媚的笑容几乎要僵在脸上,额角的冷汗就没干过。他算是彻底领教了这位新科探花郎的厉害——不讲情面,不按套路,动辄以朝廷法度压人,简直是块又臭又硬的石头!</br>
孤仁盛暂时压住了县衙内部的怠惰之风,但这仅仅是第一步。通县的积弊沉疴,远非一个县衙能囊括。当然这些都不是当务之急,他得找到当年大火案的卷宗。</br>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当年李家村大火案的卷宗。他迫不及待地翻开卷宗,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这场惨案的线索。</br>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卷宗里的记载非常简略,只有寥寥数笔。上面写道:“天火烧了三天三夜,无人生还,村庄化为灰烬。”对于这样一场惨烈的火灾,卷宗里竟然没有更多的描述,这让孤仁盛感到十分诧异。</br>
更让他疑惑的是,卷宗中丝毫未提陨石之事。根据他之前的调查,他怀疑这场大火与陨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是,为什么卷宗里会对如此重要的线索只字不提呢?</br>
孤仁盛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他开始怀疑有人刻意隐瞒了真相。这个想法让他不寒而栗,因为这意味着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br>
不过,孤仁盛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决定从其他方面入手,慢慢揭开这个谜团。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够找到真相。</br>
接下来的数日,孤仁盛并未急于升堂问案,而是带着王久,换上便服,开始了深入民间的微服查访。他要亲眼看看,这通县百姓,到底在过着怎样的日子,压在头上的,又是哪几座大山。</br>
他们走街串巷,钻进低矮破败的土坯房。看到的是家徒四壁,是面黄肌瘦的孩童,是眼神麻木、如同行<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走肉般的老人。询问生计,得到的答案出奇的一致:活不下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