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没说话,但眉头松了点。</br>
刘好仃起身,拿起白板笔,在另一侧画了条横线,从左到右,标了几个点:“物质奖励、口头表扬、技能认证、带徒资格、作品展示……”他顿了顿,在最右边写上:“长期归属感”。</br>
“这叫‘激励光谱’。”他说,“有人需要左边,有人需要右边。咱们不能拿一把尺子量所有人。”</br>
小周盯着那条线,忽然说:“那我懂了——不是人人都想要加薪,但人人都想知道自己干的事有用。”</br>
“没错。”刘好仃点头,“咱们厂现在不光造玻璃,也得造‘价值感’。你干的活,有人认;你攒的经验,有人传;你想做的事,有人听。这才是‘聚心’。”</br>
老张摸了摸下巴:“听着是挺好。可这玩意儿咋落地?总不能天天开会表扬吧?”</br>
“当然不是。”刘好仃打开笔记本,“第一步,先收案例。各部门报三个‘最被忽视的贡献’,不限岗位,不限工龄。我们先摸清楚,到底有多少‘看不见的付出’。”</br>
“然后呢?”</br>
“然后分类。”他竖起两根手指,“一是看能不能制度化,比如陈师傅的口诀,能不能编进培训手册;二是看适不适合公开激励,比如王姐每年手写生日卡,这种事,值不值得全厂知道?”</br>
小周眼睛一亮:“那咱们是不是还得成立个小组?专门干这个?”</br>
“已经成立了。”刘好仃说,“就三个:你代表年轻人,老张代表后勤,王姐代表基层一线。”</br>
话音刚落,王姐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个蓝皮本子,边角磨得发白。</br>
“听说要收‘被忽视的贡献’?”她把本子往桌上一放,“我这儿有现成的。”</br>
“啥?”小周凑过去。</br>
“近三年,全厂两百三十七个员工,每人一张生日卡,我手写的。”她翻开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着日期、名字、卡片内容,“去年有个新来的质检员,收到卡那天哭了,说进厂三年,头一回有人记得她生日。”</br>
会议室一下子静了。</br>
老张低头抠着指甲:“这……也算贡献?”</br>
“怎么不算?”王姐反问,“人心也是成本。一张卡不值钱,可人觉得被当人看,干活能不用心?”</br>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br>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厂打工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